这两天,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转遍朋友圈,引起强烈反响。发出这一心声的,其实不是该文作者,而是华为总部所在的深圳龙岗区。在一份报告中,当地官方的这种焦虑感表露无遗,因此喊出“服务华为,马上就办”的口号。
昨日,华为作出明确回应,称从未有计划将公司总部搬离深圳。但围绕相关说法,就有不少耐人寻味之处。若干年前“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讨论,针对的是深圳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失去特区优势的担忧,而当下这场讨论,折射的是深圳的转型之困与政府公共服务之弊。
为什么当地官方会有如此强烈的焦虑感?就在于华为已将终端生产部门搬迁至东莞,并在去年成为东莞营收与纳税第一大户。据龙岗官方数据,今年1-2月华为产值占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华为将终端生产部门外迁,势必让向来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龙岗区深感担忧。
问题是,无论从深圳力图转型为“创新之都”,还是龙岗区近年来谋求的产业结构升级,将劳动密集型工厂往外迁移,岂不是正得其所?既要转型升级,又舍不得眼下的GDP,更舍不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税收,这正是当地官方的纠结之处。一些地方为什么喊了多年经济调结构、促转型,却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症结也在于此。
但华为把终端生产部门外迁,只留研发和销售在龙岗总部,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所谓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的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但这已经不是龙岗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深圳地价、房价飙涨,领跑全国,这已是众所周知。在这大背景下,企业用工成本必然大幅攀升,运营成本也将水涨船高。这样的话,哪怕政府想留住企业,企业也不能不远走高飞。
关键还在于,发展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经济,又是龙岗乃至深圳的“传统路径依赖”。华为曾因华为科技城(后改名坂雪岗科技城)而与当地政府部门有所不快。其问题就在于当地借建设华为科技城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结果华为不得不站出来澄清与所谓华为科技城没有任何关联,并致函当地政府希望改名。政府主观上希望留住华为所有产业,客观上又是在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这形象地反映了地方发展观、政绩观的扭曲。
华为会不会离开深圳,严格来讲这应由企业自己决定。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当然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政府要留住企业,当然不能光靠感情,或者光喊口号,而应依托完善的法规制度,用良好的经商环境留住企业。对于当地政府来讲,应反思的不是华为搬迁了什么部门出去,而是自身在公共政策、企业服务上有何不足,是否给企业留足了发展的空间。
如果政府做好自己,为企业打造良好经营环境,华为自然没有理由搬离,即便华为搬离,还会有更多企业不断成长起来。
相关链接:
江苏查处6家化工企业价格垄断行为 罚381万元海南决定设立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 首期规模为5亿元
商务部:坚决维护钢铁企业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