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摇铃提醒市民丢垃圾。
记者袁宇 通讯员郑亚军
“叮叮叮……”,听到清脆的摇铃声,家住国贸某小区的黄先生忙拎起垃圾袋走出门。门外,环卫工人正推车摇铃。“摇铃上门收垃圾的确方便了邻里街坊,”黄先生感慨,“海口很多年前曾经这么做过,如今又恢复了这种做法,让人倍感亲切。”令黄先生赞不绝口的是龙华区率先在全市推出的“摇铃上门收集垃圾”便民措施,而这项措施仅仅是龙华区积极响应“创卫”号召实行新措之一。
自“双创”工作开展以来,龙华区全面整合资源,创新多项举措,集中力量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确保“双创”工作顺利推进。
以“六定”促共管 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六定”,就是定时间、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首问责任、定督查。定时间:在原有环卫作业模式的基础上,将环卫保洁分为清扫班、保洁班两班进行,每天确保路面清扫保洁时间不低于18个小时。定区域:针对辖区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将环卫队伍划分为清扫保洁中队、垃圾清运车队和公厕管理中队,每个清扫保洁中队负责一个管理区域,以各个中队为单位,以段为网格,以班为点,将清扫路段具体到每个班。定人员:把责任、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将现有路面环卫工人每人分到一条路段上,每个段长负责一个片区,每个中队长负责一个区域,安排领导干部挂点各个中队,把责任、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定职责:发放环卫作业标准手册,细化规定了各中队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 《海口市环卫作业质量考核办法》的要求做好各岗位工作。定首问责任:路段出现卫生保洁方面的问题,由当班的环卫工人负主要责任,段长、中队长负直接管理责任,挂点公司领导和区环卫局挂点领导负监管责任。定督察:区各挂点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和市民志愿者2500多人对辖区内环境卫生进行不定期督查,充分利用龙华“双创随手拍”系统,交叉查找遗漏问题,并将问题“秒派”至路段当班环卫人员手机上,督促当班人员及时进行清洁。
海口龙华区以高位运转、高效运行的数字化管理指挥体系为依托,以“责任明晰、问责明确、奖罚优劣”的工作机制为保障的整套城市管理机制,立足“六定”精准发力,将城市环卫保洁与“六定”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区级单位-各镇街-居委会-居民四级联动,共同发力,促进龙华环卫工作精细化发展。
龙华区建立全市首个车辆保障中心,为环卫机械作业车辆提供统一管理及维修保障。
环卫PPP模式全覆盖 大力升级硬件措施
龙华环卫工人王大姐一天的工作从早上5时开始,和以往只有一辆小推车、一个大扫把、一个大簸箕不同的是,如今她的工作“伙伴”换成了一个“大块头”——洗扫车。“比以前省力多了!”王大姐自豪地说,“以前靠着扫把簸箕,汗流浃背地来回扫街道,清扫效果却远比不上今天!”
基础设备的大幅提升,是从龙华区全市首先引进环卫PPP模式并向全区内推广开始的。环卫PPP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以往环卫工作“管干不分”的局面,通过加大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据悉,实现环卫PPP模式全覆盖后,龙华区新增并已投入使用环卫机械作业车辆110余台,投入机械设备费用7000多万元,并逐步实现环卫服务人工保洁与设备一体化,将龙华区的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迅速提升至60%以上,极大缓解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
此外,为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行使用,龙华区还建立全市首个车辆保障中心——苍西车辆保障中心,为环卫机械作业车辆提供统一管理及维修保障。
以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做好“城市的美容师”。
以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做好“城市的美容师”
据了解,4月11日海口突降大雨,城区内多路段积水,垃圾、下水道淤泥被雨水冲到马路和人行道上,杂草、树叶、废纸随处可见。大雨甫停,一个个橙黄色的身影悄然出现,忙碌在海口的街头巷尾,开始清扫泥泞的道路。为保证居民、车辆安全出行,龙华区环卫局紧急组织海口龙马公司环卫工人迅速行动,清理路面积压垃圾,对积水清除后的道路进行集中清扫、清理和清洗。
龙华环卫工人李大姐也是当天参与雨后大清扫的2800位环卫工人中的一员,对参加过威马逊台风等灾后保洁工作的她来说,这次清扫活动不过是她职业生涯一个小小的缩影。“工作和之前相比要轻松许多,待遇也提高了。”李大姐笑道。曾经,环卫工人劳动辛苦,总是一把扫把从街头扫到街尾,地位也不高,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如今,在“六定”机制试行以来,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工作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划,伴随着机械设备的升级换代,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工作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看着一辆辆大型清洁车辆从路面上驶过,李大姐的职业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和从前被戏称“扫地的”比起来,她更希望用一个新的词来形容自己——“城市的美容师”。
“苦是苦的,”李大姐说,“但是能看到海口因为我们的工作更干净、整洁,辛苦也甜。”
海口网5月25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龙华区推广"六定"机制 实现"人管人"到"制度管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