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了——
36年终见那抹红艳
2015年5月20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式军焦虑万分。他的妻子林英刚刚做完乳腺癌手术,身体非常虚弱。但此时,同事林华文打来的一个电话让他立刻奔回东寨港红榄李苗圃。
“去医院前,王工再三叮嘱我和同事冯尔辉、夏进川照顾好红榄李,发现红榄李开花了,我们马上打电话给他。”东寨港保护区原保护科科长林华文说,当王式军回来确定娇艳的红花是红榄李花时,4个人站在苗圃里久久不愿离去,那种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1980年4月,脱下军装的王式军分配到东寨港保护区工作。从此,王式军就同5240公顷的红树林一起,植根于这片湿地,一干就是36年。“前十几年是骑自行车,这二十年是骑摩托车,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带回家的是满身的泥。”王式军妻子林英说。
“2008年以前,我们保护区有36个物种,因天气原因,仅有的5棵红榄李死了,这个物种自此在东寨港消失。”东寨港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松介绍,红榄李是红树林的珍稀濒危物种,2014年全国仅存14株,分布在陵水、三亚。
“2013年,王式军主动请缨培育红榄李,虽然我们有些疑虑,但还是支持他的决定。” 陈松说。
陈松的“疑虑”不无道理。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颖介绍,红榄李的种子天生发育不完整,自身繁育能力很差,且幼苗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很难成活,因此许多科研机构对红榄李的培育均告失败。
“一个物种消失了,生态链就会断掉,就会有许多物种消失,那就太可怕了,我必须试一试。”王式军的培育工作从2013年12月正式开始。“去三亚搜集了100粒种子,在阳台上实验,半年后,16粒种子发芽。”但让王式军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些幼苗相继死亡,最后仅剩1株。
“我从未想过放弃,室内不行就搬到室外,土壤消毒一遍不行就消毒两遍,各种药物的配比不对,就再做实验。”王式军先后十几次去三亚搜集种子,也先后十几次经历失败。
2014年7月,台风威马逊来袭,遮雨棚没能抵御强风暴雨,红榄李幼苗上覆满了泥土。“用水龙头冲很快,但是泥土冲掉了,苗也要倒下了。所以我只能用棉花球擦,蹲着、跪着,在淤泥里擦拭了半个月。”在对这些幼苗婴儿般的照料下,上百株红榄李幼苗在王式军自己设计建造的简易苗圃里生根发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