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邝晓霞
记者观察
如果把主干道比作城市的“大动脉”,那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是否通畅,不仅关系市民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城市的文明形象。5月31日晚,本报“记者巡街”全媒体报道组与文明观察员对美兰区海府街道龙舌路进行走访,发现“双创”工作开展后,整条街道仿佛“脱胎换骨”,环境变好了,出行畅通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更高了。
现象
统一规划设计 文明氛围浓
平坦笔直的沥青路,古香古色的沿街店铺,设计精致的街面壁画诉说着一个个中华美德故事……晚上7时许,一场大雨过后,“记者巡街”全媒体报道组来到龙舌路,看到了背街小巷——过去是“被遗忘的角落”,如今和主要道路和繁华街区一样,也有了靓丽的容颜。尽管刚刚下过雨,路面不见积水,道路仍然保持干净整洁。
位于海府街道的龙舌路,全长848米,宽7米,东接海府路,西接和平南路延长线,集商业、教育、聚居于一身,虽属于背街小巷,却是人流量密集区。近些年来,由于设计规划年代久远,该街巷内多处路面坑洼不平、破损,加上私宅与商业功能混合交叉、立面长久得不到维护等原因,出现了占道经营、噪声扰民、“脏乱差”反复等现象。
如今,站在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上,一眼望去,龙舌路两侧的店铺风格统一,招牌以朱红色牌匾为底,店名均为立体设计,“龙形”图案装饰在侧,古朴典雅。
深入走访,见店铺“门前三包”到位,电动车自觉停放在划线区域,在一面面墙上,昔日“牛皮藓”广告被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代替。
社区
背街小巷改造 文明意识是难点
“‘双创’开展之后,龙舌路被列为背街小巷改造示范点之一,修复了部分破损路面、沥青罩面、排污管清淤、人行道铺设面包砖、两侧立面街景粉刷。”龙舌坡社区网格员陈冬红去年4月到社区工作,见证了这条街巷“双创”前后的变化。
龙舌坡社区主任肖师孟告诉记者,由于龙舌路属于老街巷,一直以来存在居民私自乱搭建铁皮屋、乱搭灶台以及夹缝垃圾过多、卫生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龙舌坡社区在背街小巷开展了清理扫除工作,拆除了乱搭建的铁皮屋、灶台并清运垃圾。
“背街小巷改造,居民、商户的文明意识是难点,刚开始做工作的时候会遭受不理解,”肖师孟指了指龙舌路与银坡路交界处的一间鸡饭店,“这个店之前桌椅都摆到外面,严重出店经营,刚开始劝导他们不听,后面又屡次劝说,这才肯配合了。”
为了让店铺经营者、居民将“双创”入耳入脑入心,社区成立了红袖章志愿巡逻队,不仅每天对龙舌路的“门前三包”、居民文明行为进行劝导,还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此外,社区还每个月都对商户进行卫生评比,以此带动各个店铺的积极性。
文明观察员
旧貌换新颜 期待成果保持
在对龙舌路进行走访之后,文明观察员纷纷点赞,文明观察员王彪不禁感叹:“如果每条背街小巷都能做到这个程度,海口离‘双创’成功就不远了!”
文明观察员李萍曾在龙舌路附近从事居家养老工作,每次路过龙舌路,感受最深的就是各种味道、声音的混杂。“看这里,原来有个烤乳猪的摊,旁边就是一个垃圾转运站,各种味道混在一起,特别难闻。”此外,每到早晚高峰期,附近接送龙峰实验小学的家长经过,小车喇叭声、摊贩叫卖声又是一片嘈杂。
此番巡街,李萍四处寻找当年印象深刻的烤乳猪摊点,却遍寻不着,最后向路人一打听,原来该摊点也有了自己的店面!“挺好的,毕竟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还堵塞交通。”注意到这一个小小的转变,李萍感到欣喜不已。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电动车随意停放……文明观察员余占荣回忆起3年前来龙舌路所见,印象就是一个字——乱!“看到背街小巷也能做到这么漂亮,确实感到挺欣慰的。”余占荣说。
巡街过程中,余占荣频频入店与店铺经营者进行交流,这使得他留意到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如店铺招牌风格虽统一化了,但存在亮灯不统一的问题,“因为招牌是社区统一管理的,店主也无从下手,建议后期维护还需加强。”
看到有个别车辆违停,文明观察员王彪指出,目前人行道设置较宽,如适当加宽机动车道,可设置些临时车位,以解决停车难题。
“背街小巷改造成果令人惊喜,但也不容易,期待能够保持、不反弹。”巡街最后,文明观察员们都由衷寄予希望。
海口网6月1日讯
相关链接:
记者巡街:直击“双创”开展后背街小巷之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