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贫困人口由51.8万减少到37.2万。30余万名彝族贫困群众入住新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9%。
从2016年起,凉山州全面铺开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为了防止因贫失学,当地严格落实县长、乡镇长、校长等“五长”负责制,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入夏,四川大小凉山,峻拔清秀。
凉山彝区是四川省脱贫攻坚最艰巨的战场之一,经过3年努力,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51.8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9%下降到13.4%。
财政投入近200亿,30万彝族群众住新房
凉山偏远,却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近几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彝区精准脱贫摆在全省大局的重要位置。去年7月,省委召开十届六次全会,确立以大小凉山彝区等连片贫困地区为主战场,形成了以省委决定、《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扶贫开发10个专项方案构成的“3+10”组合拳。
在深入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基础上,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93.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投入129.6亿元。
“土墙草顶垒空房,屋内混居猪和羊”曾是彝区住房状况的真实写照,住上好房子一直是贫困群众的强烈期盼。近3年来,四川省建成彝家新寨710个,6.19万户、30余万名彝族贫困群众入住新居。发放取暖灶、桌椅、物柜、碗柜“四件套”8.61万套,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4万台。昔日家徒四壁,如今“睡有床铺、衣有储柜、炊有灶台、娱有电视”。
雷波县海湾乡麻柳村是藏在深山中的彝家山寨,2012年,麻柳村被纳入雷波县彝家新寨示范村建设,新建房屋78户,风貌打造63户。“我是一个孤寡老人,做梦也没有想过修新房子。”住进新房那天,杨友达老人说。
养殖、旅游、种药材,老乡致富门路拓宽
产业富民是彝区脱贫的又一块硬骨头。
戴自弦是昭觉县委宣传部干部,现任昭觉县塘且乡洛吉村“第一书记”。他背包一拎,直接住到贫困户家里。他扎在一线,心贴心帮,让村民户户养了一群猪鸡鸭,家家有了一分菜园地。他与崇州市养殖公司达成了长期收购协议,解决了村里土猪土鸡的销路问题。戴自弦还将洛吉村土壤送到成都中药材公司进行化验,在村里首开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村民通过种重楼、白芨、杜仲等中药材实现了增收。
如今的大小凉山,群众致富门路不断拓宽。全州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烤烟、蚕桑、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50多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40亿元;大力发展阳光休闲度假游和乡村旅游,2015年,凉山州接待游客3729.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51.7亿元、增长33.2%。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5101元增长到2015年的6386元,年均增长11.9%,高于全省增幅1.2个百分点。
县长家长层层负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近期,在教育部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演讲竞赛中,来自四川凉山州的学生毛拉哈演讲的作品《大山的孩子》荣获全国一等奖。
一直以来,四川彝区贫困的根子在教育,过去,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贫困户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例为34%,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比较突出。
“要让贫困家庭孩子一个都不少地享受公平教育,为凉山州的文明与腾飞储备人才。”四川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州已累计开办村级幼教点2216个,开设教学班2814个,招收幼儿9.1万人,选聘辅导员5628人,幼教点开办数达到总规划数的66.31%。
凉山州现有双语教学中小学校475所,72万名在校学生全部享受营养餐补助、24万名学生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10万名学生享受高海拔地区取暖补助。“9+3”免费职业教育招生遍及大小凉山。
从2016年起,凉山州全面铺开实施15年免费教育,四川省财政补助支持13个县每个村选聘2名辅导员开展学前汉语教育,启动了省内10市对口支援凉山彝区学前教育行动。
同时,凉山州各级政府把严格落实县长、乡镇长、校长、“村长”(村委会主任)、家长“五长”负责制,做好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