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了高考心无旁骛、挑灯夜读,家长组成陪读大军甘愿忍受一切艰辛,高考政策即使是微调也极易引起争议,“减负”“降温”年年提,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人仍为高考神经敏感、大费周章。而经过高等教育,面对不容乐观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流过的汗水到底是否值得的问题,谁也不能直接给出百分之百的肯定答案。
前有数百考生家长冒雨抢头香拜“神树”,祈福孩子取得好成绩,后有女孩听到“烤红薯”吓晕过去。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生的壮观场面,让人不禁感叹:又到一年高考时。“高考改变命运”的积极正能量与“读书无用论”“拼爹”等负面情绪的博弈,让人思绪万千:当年的挑灯夜读、挥汗如雨之后究竟得到了些什么?
想当年,恢复高考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现如今提到高考,纵然有寒门学子依然坚守着“高考改变命运”的固执信念,对“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憧憬,但恐怕给更多人带来的感触是“要成功,先发疯”等霸气标语营造的大敌迫近的紧张和亢奋。即使步入重点、尖端象牙塔,也不能与“一路坦途”划等号。君不见高校毕业生“最难就业季”年年都被提及吗?当年流过的汗水似乎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诚然,现行高考制度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考依然是社会垂直流动的主要渠道。面对应聘单位的门槛,学历依然是步入社会殿堂的“敲门砖”,如果不选择现行高考,没有拿到一纸文凭,纵使你有真才实学也只能是“口说无凭”。当走“独木桥”成为唯一的选择时,不妨将其当作一场修行,在辛苦和焦虑的备考中练就免受干扰的功力,当尘埃落定时也好问心无愧。
许多人说,高考是中国孩子的一场成人礼。经过高考的洗礼,一个人便从青葱少年蜕变为坚毅成年,而后将会自己独立地去闯荡社会。不管当年备战高考的我们是如何地饱受煎熬,当回忆起那段往事的时候,却又都会微笑着说“天空未留下鸟儿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文/谭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