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卧室打开衣柜,到厨房查看锅碗瓢盆,询问邻居……目前正值海口城区小学及初一招生实地核查时段,各公办中小学校的老师们深入社区,通过种种细节查看学生住所有无生活痕迹,验证学生家长所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
艰辛的家访:每天都在爬楼啊爬楼
下午5点多钟,学生放学了,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的老师们结伴走出校园,他们没有回家,而是“切换”到另一种工作模式:走访新生家庭,查看实际情况。
今年6月初城区各中小学校已经组织家长提交入学登记纸质材料,近段要通过实地走访验证材料是否真实。学校招生范围比较大,适龄儿童数量也不少,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也比较多。比如说,有的家长所填地址不太详细,老师们气喘吁吁爬上九楼,敲门发现户主对不上号,于是从另一个单元重新上九楼。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改造过的街道,门牌号的顺序已经乱了,需要多次向路人询问才找得到。有时候走了很多冤枉路终于找到受访家庭,结果没人在家,只能下次再登门。很多小区没有电梯,这么走上一个小时之后,老师们身上的衣服会全部湿透。家访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结束。
有的学校专门派出年轻力壮的男老师去干这项“体力活”。海口四中今年把招生实地核查这项任务安排给了24位党员老师。他们被分为8个小组,每组3人,趁周末或晚上约好时间,进行核查。
现实侦探剧:通过细节查看生活痕迹
老师们实地核查的方式大体相同:入户查看各种生活痕迹,具体举措包括打开衣柜查看衣物,进厨房看是否做饭等。还会与孩子及其家长进行日常生活对话。
“有小孩的家庭都知道,光孩子的衣服、玩具会有多少。”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的毛老师说,通过入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庭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但也有异常现象。比如有一天入户调查发现住户的年龄特征与家长提交的材料不相符合,问孩子去哪了?说去外面玩去了。衣柜里,只有孩子的几件衣服,被装在一个小小的塑料袋里。周边邻居则表示,“这家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并没有要上小学的孩子。”原来,有家长为了在该辖区申请学位,与亲戚约好去办了一份房屋租赁证,但平时并不住在这里。
“招生多年,老师个个练出了‘火眼金睛’。”海口九中的陈老师说,到初一新生的家庭核查情况时,老师们会用心查看一下学生的课本,看他们在哪里上小学。如果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家里连课本都没有,那就不符合常理了。
据老师们反映,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新生家长在报名时称与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但在实地核查时发现孩子的父母并没在这儿居住,是把户口挂靠在这里。这种情况明显不符合“以父母(法定监护人)现居住地为准”的招生政策。
老师的心声:严格把关是为保证公平入学
“家长都希望孩子上理想的学校,可惜学位就那么多。设置各种入学条件,是为了保障更多符合条件的孩子的权益。”海口九中的陈老师说,一旦有家长为谋求入学资格弄虚作假,必然会损害片区内新生的利益。为保证片区内新生公平入学,学校必须在审查新生入学资格时严格把关。
“在实地核查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都理解和支持我们,真诚地欢迎我们到来。”海口实验中学负责招生工作的刘老师说,对于一些存在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经过实地核查证实其家人确实在片区内长期居住,学生父母长期在海口就业,哪怕是所提供材料有所遗漏,学校也会尽量安排学位。
老师入户调查时房子还在装修
滨海九小:这种情况下孩子宜明年入学
近日记者从海口市滨海九小了解到,该校派老师实地核查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家长所提交的材料均符合要求,但房屋目前仍在装修过程中。该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吴清锴说,这部分孩子明年入学即可,年龄长大一岁,身心发育会更加完善。
“我们的老师在入户调查时,会在学生申请入学的材料上注明正在装修、装修完毕、事实居住等情况,对于正在装修的房产,学校可拒绝接收入学。”吴清锴说,这种为送孩子上学而抢进度装修的行为不能够提倡。
“今年学校招生面临的压力很大,滨海校区和西海岸校区原计划于今年秋季各招270人,目前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人数超出了计划数很多。而且,申请学位的家庭多是海口市户口,在片区内购置房产。租房居住者所占比例并不高。”吴清锴说,因为学位有限,这种情况有待教育局协调解决。
今年城区公办小学学位依然紧张
目前,海口城区小学、初中招生工作已在进行中。记者从海口市教育局获悉,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海口市小学初中招生的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公办小学。以龙华区城区学校为例,18所公办小学计划招生108个班,共计4710人。但目前为止已接收到纸质材料的,也就是基本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5962人,超出计划人数1252人。此外,秀英城区公办小学提交纸质材料新生人数超出计划招收人数31人,琼山区超出计划数587人。其中严重超额的金盘实验学校,计划招生180人,提交纸质材料的新生人数已超出计划招生人数519人,超出计划招生数近3倍。
相关链接:
揭秘海口中小学招生入户调查:翻翻看看 堪比办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