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事半功倍。托管帮扶借助合作社使耕种增收降成本,社会帮扶充分彰显制度的优越性,股份制帮扶可推动规模化发展,资产收益帮扶让贫困家庭摆脱土地束缚,土地权属与外出务工双获益……6
——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
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与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协商确定具体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直接帮扶模式
对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对象发展脱贫产业的,给予一定额度资金帮扶。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托管帮扶模式
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
合作帮扶模式
支持贫困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可将贫困户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资金进社入股分红。
社会帮扶模式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与贫困村合作发展产业。
股份帮扶模式
鼓励探索将脱贫对象的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或将贫困户的项目补助资金入股,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
资产收益模式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支持贫困户通过租赁、委托经营等形式获取资产性收益。
代种代养帮扶模式
对采用借母还犊、寄养付酬、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贫困户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6
脱贫故事
荒山变宝山
鲁山县梁洼镇一片600多亩的荒坡上,如今安放着数万张太阳能板,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已经并网发电。记者从镇政府了解到,这片地土层薄、缺水源,过去只有个别群众开点荒,而且全是靠天收。
现在这片地则变废为宝,成了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梁洼镇这处光伏电站,一亩地付给村民400元租金,还能安排四五十名当地贫困群众就业。
目前,鲁山利用荒坡面积大的特点,融入新能源产业大潮,已引进了240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为贫困乡镇提供3.6万个工作岗位。光伏企业还将建立扶贫开发基金,助力贫困群众发展致富。6
脱贫有了“保险箱”
从去年开始,扶沟县一改过去把财政扶贫资金分散撒胡椒面的做法,以直接参股投资、土地流转入股、务工折资等多种模式,让贫困户和种植、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扶产业不扶贫的现象。
汴岗镇于营、温楼、五所楼三个村的241户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越秀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优质胡萝卜项目。
合同规定,对直接参股投资的贫困户,将采取最低保障收益与股份盈利分红相结合的办法。当经营中低于最低保障收益时,园区按最低保障收益标准分配;而当高于最低保障收益时,则按实际股份利润分红,让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有了可靠保障。
(记者 张海涛)
相关链接:
【治国理政地方谈】整治跟贴评论打造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