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同心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顺大势、应民心。(6月21日新华社)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其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既顺大势也应民心,提出三年来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
“一带一路”赢得积极响应充分表明,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传承千年不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物产交换之路,也是一条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之路。沿线各国都愿意选择互利互惠的公平贸易来发展自身,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得以长期繁荣的原因所在。若能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推进就更有底气。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绵延万里不绝,可谓“一带一路”务实推进的精神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并非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在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基础上共建“一带一路”,既能充分享受发展红利也能够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区域。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在《携手同心共创未来》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就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波合作提出“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等“5点建议”,无形中已为“一带一路”务实推进指明了方向。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多元,但若能共处时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共事时帮贫扶弱、均衡发展,也就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比如说,虽然中国与波兰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双方进一步合作还必须解决欧盟法律、标准的对接问题,也就离不开相关国家的携手努力。
驼铃悠悠传千古,丝路合作谱新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已经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成为了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就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推动相关国家弘扬丝路精神,早日建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创共享美好未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