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统计,据说在运动健身当中多投入1块钱,就可以在医疗当中减少7—8元的投入。”6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引领广大群众建立以健身促保健和健康的新理念,各级政府将对全民健身事业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就“十三五”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计划》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以健康中国建设为重要目标,使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过去几年,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按照《计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在新的周期,全民健身将提供更丰富的活动供给。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广场舞等项目,还将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事、马术、极限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以及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
刘鹏表示,要把健康中国建设确定为实施《计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使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制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既要扩大增量,又要盘活存量。《计划》明确指出,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全民健身不局限于体育领域,更具有教育、经济、民生等多元功能。
如今体育产业的发展正风起云涌,《计划》指出,到2020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动力源。未来5年,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等体育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使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也将引入,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等全民健身新业态。
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成为《计划》的一个亮点。据了解,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将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都将因此获益。同时,青少年作为实施《计划》的重点人群,将得到更多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进一步加强。
在刘鹏看来,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给全民健身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领域。《计划》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
备受瞩目的足球项目也步入发展“快车道”。《计划》提出,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
全民健身战略的贯彻与执行,并非某一个部门的事,而需要各个社会主体的共同努力。刘鹏强调:“要培育、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调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包括各个社会单位、各种企业。”
激发全民健身活力,体育社会组织担纲重要角色。《计划》指出,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使其向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其中,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发挥“龙头”作用,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重点培育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从纸面到落实,是《计划》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据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并在2020年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在资金投入与保障方面,除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还将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并引导社会力量投资。
“我们要创新全民健身的激励机制,拓展激励对象和范围。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研制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办法,推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这也是一种激励。我们还鼓励引导不同项目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激励机制,比如游泳给群众颁发‘金海豚’‘银海豚’这样的证书和奖章,武术推广群众段位制等。”刘鹏说。
相关链接:
体育课没穿运动鞋 小学生被罚光脚跑遭烫伤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