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筑梦太空 文昌见证——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建设纪实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6-25 22:09

  浩瀚的太空,激发着人类探索未来的梦想与渴望。

  当新的千年刚刚翻开短短十几年,中华民族就以“上九天揽月”的豪气胆魄,成功把10名航天员、10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

  遥看琼楼舞清影,欲驾新梯上九天。2016年6月25日,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划破天宇为标志,海南文昌正式成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

  大海边巍峨的发射塔架,宣示了中国航天事业追赶世界一流的决心意志,见证着新时期航天建设者们不畏艰辛、创新超越的铿锵步伐,演绎出一曲众志成城、矢志航天的精神壮歌。

  探索路永无止境 逐梦行永不停歇

  从东方红翱翔天宇到中国星遍布苍穹,从神舟飞天到嫦娥登月,中国航天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都响彻着中华民族追梦太空的时代强音。

  着眼维护国家空间安全和长远战略利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适时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空间站工程和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等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2002年3月,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建设论证组在北京成立。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受命牵头17家单位启动论证工作。

  从白山黑水到戈壁大漠,从雪域高原到南海之滨,论证组上高山、下海岛,先后组织190多人次分赴海南、陕西、甘肃、四川、新疆等地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召开195次专题技术研讨会。

  综合论证、立项论证、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论证组在分析改造原有3个发射中心和新建发射场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改造现有发射中心和新建发射场初步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

  2005年1月,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建设综合论证报告评审会上,海南省文昌市龙楼地区被推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场址。

  两年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海南文昌发射场立项。发射场选址海南文昌,优势十分明显:

  ——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同等条件下能够使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运载能力提升15%以上;

  ——射向宽、安全性好,火箭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海域,火箭残骸落区均在海上;

  ——海运便捷、可行性强,通过海运方式,能够解决大推力运载火箭利用铁路、公路和空运均无法运输的难题;

  ——布局优化、战略优势突出,与现有酒泉、太原、西昌3大航天发射场鼎足而立,形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科学战略布局。

  同时,航天发射场建设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得益彰,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飞天宏图已经绘就,中国航天再启征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专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随即成立:由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作为工程设计的总体单位,北京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和9个国家特级企业作为工程施工的具体承建单位。

  2009年9月14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开工建设。数千名建设者齐聚南海之滨,打响了抢工期、抢进度、强质量的中国航天攻坚战。

  忠诚浇筑攀天塔 创新铺就通天路

  海南文昌发射场是我国自主研究论证设计的新型发射场,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

  是挑战,更是新的发展契机。

  建设者们围绕“发射能力强、运载效率优、安全系数高、生态保护好”的世界一流建设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创新超越,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

  发射场紧邻海边,地下水极为丰富,只要在地表挖一道浅浅的沟就有大量渗水涌出,发射塔施工之初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工程技术人员查阅资料、请教沿海地区工程专家,得到的答案却是“没有先例”。

  看着会议室墙壁上工程进度计划表,大家心急如焚:基坑施工成败,决定整个发射工位的施工进度,甚至会影响着整个发射场建设进程。

  为解决这一难题,大家常常泡在齐腰深的积水里,研究岩壁质地、测量渗水速度、搜集各种数据……一天下来,全身浮肿胀痛。最终,他们综合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的优点,创造性发明了深搅旋喷组合桩新型止水帷幕结构体系。

  据此方法施工完成的1300余根止水帷幕桩,在基坑外围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挡水墙,有效阻断了基坑外大量高压地下水向基坑的渗入,成功解决了沿海深基坑止水难题。

  然而,基坑开挖不久,又碰到4种不同的地质,尤其是下部地层为坚硬的花岗岩,必须进行爆破施工。

  爆破点外围就是止水帷幕,爆破精度要求非常高,用传统爆破方法会影响工程正常施工。通过对地质进行全面论证和优化方案设计,建设者们采取预裂爆破与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外围岩壁和止水帷幕被破坏,又保证了基坑岩壁的规则性。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岛屿气候,工程施工期间时刻面临热带气旋、台风、雷电、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

  2013年11月11日,台风“海燕”登陆文昌。正在施工的两座发射塔回转平台在狂风暴雨中失去控制。

  当时地面风力已达11级,风大得人都站不稳,近百米高的塔架上更是危险。

  险情就是命令。安装总队一营副营长蔡亮亮用安全带将十几个战士一个个拴在一起,顶着狂风一步步往上挪。最终,他们用钢丝绳把回转平台成功收拢,牢牢固定在塔架上。

  2014年7月,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威马逊”从发射场附近登陆,发射场再次面临“大考”。

  台风从中午一直肆虐到半夜。台风过后,发射场交出了一份令所有建设者欣慰的“答卷”:虽然风力远远超出塔架12级的抗风上限,但主要工业项目和设备设施完好无损,塔架主体安然无恙。

  设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火箭勤务塔某装置采用定位销连接,误差要求控制在0.03毫米以内,相当于一张打印纸厚度的三分之一。如此高的精度,对生产加工和现场安装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实现这个精度,来自多个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焚膏继晷、通力合作,不知进行了多少次分析研究、技术攻关、现场调试。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也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

  2014年11月,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

  建一流发射塔架 铸时代精神丰碑

  海南,椰林婆娑、风景如画。

  但对最早进驻海南文昌的建设者们来说,一张张排得满满的工期时间表透出了他们创业路上一切从零开始的艰辛。

  作为先遣队,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李东平和同事们需要对场区地形地貌、坐标边界等进行勘察。

  偌大的发射场,当时只有一张区域图。按照比例尺,在茫茫椰林里“按图索骥”精确地找出边界,并不容易。“里面都是荆棘和湿地,还有很多毒蛇和蚊虫,非常难走。”李东平说。

  一天下来,大伙儿浑身上下被叮满大包,胳膊和腿被灌木划得伤痕累累,脖子被晒得大面积脱皮,脚上磨得大泡套小泡,血水粘在袜子上,脱时甚至把肉都扯了下来……

  就这样,李东平和同事们用7天时间走了近300公里,硬是靠两条腿完成了16000多亩热带丛林和沼泽地的实地勘测,为工程早日开工建设规划了蓝图。

  火箭导流槽底板混凝土浇筑,一次浇筑量就达3000多立方米,需要连续浇筑40多个小时。浇筑结束后,大家浑身上下都沾满了水泥,凝成了一块块石疙瘩,像是刚从水泥里爬出来的兵马俑。

  置身发射场,记者立刻被湿热的空气笼罩,强烈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稍作运动,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淌……但,工作人员都说“习惯了”。

  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不说大话、不唱高调,不讲困难、不计代价。

  工程师侯怀义的父亲是名老工人,当年为建设“两弹一星”核爆塔流过汗水。侯怀义到海南文昌发射场参加施工后分管几个点号:“希望能把老一辈的精神传承给现在的年轻建设者。”

  2015年1月,高级工程师李建平左手突然失去知觉,回到北京查明是颈椎压迫神经所致。病床上,几十年都闲不住的李建平即便身上“绑”着各种监测仪,也常想那帮同事,想那些骄阳似火、激情燃烧的日子。

  90后何睿,施工时一脚踩空,虽然在掉下去的瞬间被安全带拉住,但密密匝匝的钢筋还是穿进了他的腹腔。大家用担架把何睿送上救护车,他虚弱地说:“对不起,我惹了麻烦……”

  几年间,建设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有一种精神一直在传承。

  2012年9月14日,安装总队的冯晓从脚趾到胸部一点点失去知觉,很快便无法站立。专家会诊结果:脊椎管爆裂导致硬模外血肿压迫神经。

  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张亚楠得到消息后,强忍泪水告别了襁褓里的孩子,只身奔赴海南。在张亚楠的悉心照料下,冯晓渐渐恢复了知觉。后来,他又再次奔赴施工一线。

  高级工程师展才兴是工地上的“活词典”。发射场塔架是他40余载工程施工生涯中安装的最后一件作品,也倾注了他更多的心血:“我们的‘作品’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背着行囊,踏上新的建设征程,无法亲眼看到、不能亲身分享大火箭划破苍穹、翱翔九天的那份荣光。但祖国不会忘记,当他们在热带丛林和湿地上默默竖起测量杆、在发射场上铲下第一锹土的时候,已经把青春和热血融入了祖国的星座。

 

 

相关链接: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首战告捷
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为何选址海南文昌
大海之南 长箭待发 ——写在文昌航天火箭首飞前夕
细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产业链”

  

相关链接:
细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产业链”
大海之南 长箭待发 ——写在文昌航天火箭首飞前夕
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为何选址海南文昌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首战告捷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国利 梁景创 李潇帆]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