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党的95年光辉历史长卷中,有许多令人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记忆。
黄仂: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党振臂一呼,人民群众就会跟随响应,形成不可阻挡的前进伟力。
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从创建之初,就始终主动、自觉地根植于人民沃土,让党的主张代表人民的意愿,从而获得不竭的革命动力和成功源泉。党的历史反复告诫我们,会做善做做好群众工作,从来就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看家本领和必备功课。这一点在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证明。
十年安源工运,是党早期历史中成功做好群众工作三件事的范例,即:让群众正确认识党、全心相信党、坚定跟着党。
让群众正确认识党是党贯彻主张、由小到大的前提条件。党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识、所了解、所接受,才能真正立足和夯实自己的阶级基础,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95年前的安源,面对身受多重剥削压迫且大都目不识丁的工人,如何让他们认识党、靠近党?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时,首先选择了工人群众能认同、易接近的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师身份及湖南老乡,以到安源走亲会友的名义来到工人间。当时人们对教书先生尊重有加,且工人中有近一半是来自湖南的农民,这种地缘人缘情缘皆亲皆近的方式,极易与工人产生共鸣。其次,毛泽东善于用工人群众明白知晓的语言,讲他们关心的事。如他跟工人讲要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就要团结起来。当工人不解团结是何意时,毛泽东曾两次用生动的比喻来讲述。一次他用“一个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如果用石灰把许多小石子凝结起来,那就不容易搬动了”的道理,讲解工友团结的方式和作用。另一次,他用“一只筷子一折就断了,而一把筷子就折不断”的道理教育工人团结的重要性,让工人直观直白地了解党的主张。
让群众全心相信党是党践行使命、无往不胜的关键所在。仅仅让群众认识党是不够的,还必须让群众全心相信党,党只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戴,才会扎下根基,走向胜利。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党都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牺牲,为民办事,为民谋利,为民舍身,让群众真切看到并真心相信党的诚意和能力。群众也从事实和内心两个层面相信党,进而深刻地认同和响应党的主张和号召。安源党的组织曾为此做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如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和工人子弟学校,使工人第一次享有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开办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铜元劵,保证工人的持币不受中间商的二次盘剥;利用火车司机开车之便利,从湖南等地平价采购日用生活品,减少差价,让工人得到更多的实惠等。
让群众坚定跟着党是党始终不偏方向、常胜不败的根基。要让群众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具有最直接的说服力,在共同奋斗的历程中,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直接关乎党组织对群众是否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刘少奇在安源担任俱乐部主任期间,不搞任何特殊化。工人见他工作辛苦,开销又大,要单独将他的月津贴由统一的15元提高到200元,被他谢绝,至今保存的会计股账本上清晰标注着,3年时间里他每月领取的津贴只有15元。
束红英:95年前,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的石库门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起步,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8800万名党员、带领13亿中国人民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领航者。从弱小到强大,从浴血奋战的革命党到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党的历史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我们党都能自警自省,勇于改正自己的失误,重新回到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轨道,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力量。
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95年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正是源于紧紧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我们党才能引领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卢致辉:我是来自革命老区的80后。1984年我出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曾是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央苏区所在地。由于老一辈都还保留着那些珍贵的革命历史记忆,家家户户的客厅里都悬挂着毛主席像和党旗。
从小,爷爷奶奶和学校老师就经常讲起过去的故事,叮嘱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感念党的领导和关怀。那时候我年纪尚小,对长辈们的嘱咐还只是懵懵懂懂。直到要上大学时,一件改变我终身命运的事,让我第一次对党有了切切实实的体会。
2003年,我以全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可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中时,全家人却又犯了愁: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还有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每年8000元的大学学费及生活费对我家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当时,父亲为了让我上大学,一个月内向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也没能凑够所需钱款。然而有一天,县里来了通知,给予我们这些考上大学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奖学金奖励,正是这笔雪中送炭的奖学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顺利入学就读。入学之后,得益于当时完善的助学政策,接下来的几年里我都顺利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安安心心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可以说,我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山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要归功于党和政府的政策和关怀。我心怀感激,也想为党和政府分担一些社会责任。现在,我在家乡设立了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和我一样怀有梦想的贫寒家庭学子完成学业,让他们跟我一样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相关链接:
【95载辉煌】在坚持红色传承中做合格党员——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