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整改问责进一步强化,整改效果为历年最好。
从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看,2015年审计署在坚持依法审计,坚持鼓励创新,坚持推动改革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决算草案、财政存量资金、转移支付、税收征管等财政审计,“三农”、教育、医疗、社保、扶贫、保障房等民生审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等资源环境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体检”任务。
在公布审计工作报告的同时,审计署向社会发布了43个中央部门(含审计署)、10户中央企业、5家金融机构、6个重点专项的审计结果,以及39起已处理的违纪违法问题情况。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
“审计风暴”后应掀起“整改风暴、问责风暴”
近年来,每一次审计结果的公布,都会掀起一场“审计风暴”,公众越来越关注审计,对审计也越来越寄予厚望。
业内人士认为,发现问题只是起点,消灭问题才是终点。随着公众发现“年年审计年年有”、“屡审屡犯”的问题之后,舆论焦点转移到了问题的“整改”之上。审计过后,公众更为期待的是,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那些问题,有关部门是怎样追责的,又该怎样防患于未然。因而,“审计风暴”之后,必须掀起“整改风暴、问责风暴”。
对于整改、问责,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报告指出,2015年整改问责进一步强化,整改效果为历年最好。
对此,审计署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违纪违规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共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6083亿元,处理5500多人;二是体制机制性问题得到有力推进,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完善制度5947项,推动了相关领域改革和完善制度;三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相关部门推进了深入核查、分类处置、落实责任。
以“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这一项重点审计工作为例。参与此项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介绍:“一是在审计过程中按月出具‘审计整改函’,要求被审计单位即查即改;二是在审计报告出具后要求地方政府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按期整改问责,审计机关对整改问责情况进行跟踪。”2015年,通过整改问责,各地对2138人进行了追责问责,其中有549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等党纪、政纪处分,有1157人被诫勉谈话、约谈,有195人被通报批评,有67人被停职检查或作出书面检查。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章卫东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审计监督通过促进企业的整改,最终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为国有企业产生有效供给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同时还有利于被审计企业的整改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企业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此外还可以警示未被审计企业。
从“体检”向“防治”进一步迈进
为了进一步强化问责和公开、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审计长刘家义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有关部门和地区应将整改纳入督查督办事项,特别是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未按期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实行追责问责。
二是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切实履行整改第一责任,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审计反映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应及时组织研究,积极推动清理不适应的制度规定。
三是被审计单位应将整改结果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告。
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张彤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探索期,我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出现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过程中,设备物资采购、工程土建施工、土建材料、技术咨询服务、闲置物资设备处置等环节未能依法依规,为屡审屡犯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强化制度建设,以达到纠正错误、完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李锦认为,当前最大的变化就是促进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被审计的央企经过“边审边改”、“即整即改”、“持续整改”,都开始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以审计为契机,从基础管理、队伍建设、监督体制、财务集团管控、智能化管理等九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实施区域一体化改革、资金集中管理、前置审批等八项措施,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审计报告也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评论认为,总的来看,审计机关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在查问题、反腐败的同时,促进改革发展,推动了重大项目落地,保障了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亮点纷呈,引人注目。网友期待,在经济新常态下,审计机关能够坚持创新发展,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