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记者邓钰
在峥嵘岁月里,她小小年纪便穿上军装冲锋陷阵;在战火纷飞的时局中,她与战友们穿梭在枪林弹雨;在诡谲乱世里,她选择为了革命义无反顾……回忆起抗战年代,96岁的老兵张景秋仍忍不住热泪盈眶。
张景秋是东方市感城镇板桥村人,现居住在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她在这里安享晚年,不时向身边晚辈讲述抗战故事。
为了解她的抗战经历,记者走入老人的家拜访她。一身棕衣,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眼前的张景秋老人精神饱满甚至有几分精干利落。
左手曾被子弹打穿 脚踝处仍残留一颗子弹
“革命犹如一场漫长的流亡,我在其中失去了亲人、战友和同乡,那种痛苦让我至今不敢踏入乡土半步。”张景秋在十几岁时便参加了革命,最初只是担任地下党员的送信员,传递战讯与敌情。1940年,她正式入伍,组织村里妇女救国会的工作,后转入琼崖纵队。
张景秋全家都投入革命。在那个阴郁的年代里,一家人把对未来所有的梦与希望都托付给革命事业。不幸的是,他们的身份被泄漏了,日军来到她的家乡扫荡,想捉拿村中革命党人获取情报。张景秋的哥哥被抓,经受严刑拷打最终遇害,混乱中,她逃出了日军的抓捕,但残忍的日军竟然屠杀村民,放火烧毁村子,于她而言,故乡自此成他乡,空余满腹无奈与酸楚。
一声悲叹,两行清泪。背负国仇家恨,张景秋决定毕生奉献革命。“我没有怕过,怕死不会闹革命,怕死不是共产党人。”她与战友的脚步遍及全省,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困了便在树荫底下席地而睡,他们风餐露宿,以野果野菜为食,还时常误食毒果浑身虚软。
“这一路上无数战友饿死,战死,我沿着他们的足迹往前走。”提起战友,张景秋潸然泪下,她的记忆中有一条淌血的河,永生难忘。她哽咽而缓慢地说着:“那一次我们困在山里被日军包围,所有食物已经吃光,大伙商量着横竖都是死,不如一起往外冲,能活一个是一个。”她随战友寻找日军兵力最薄弱的地方向外冲去。
“跑!跑!跑!”除了向前冲,他们脑中没有别的念头,即使迎接他们的是阵阵机枪扫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沿着他们的尸体,张景秋最终逃离了日军的包围。回忆当日的场景,她老泪纵横:“几百号人,只有十几个人活了下来,他们的血流进山里的河,我边向血河回望,边拼命向外奔跑。”
在战斗中,她的左手曾被子弹打穿,手指至今无法伸直,但这双嶙峋扭曲的手却一次次有力周到地照料受伤的战士,她的脚踝里至今残留着一颗子弹,却无碍她一路追寻革命,在信仰道路上前行。
新时期仍不忘奉献 教导后人莫忘革命艰辛
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张景秋被聘为长流镇关工委副主任,是全国年纪最大的关工委干部。她时常在镇上走动,到需要帮助的人家中拜访,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小王(化名)家就在张景秋家附近,这家人十分贫困,家中的青壮劳动力还曾走上吸毒的歧途,不仅不能工作补贴家用,还到处借钱买毒品,使本就贫困的家庭举步维艰。
张景秋知道后,常常到小王家做思想工作,劝导小王戒掉毒瘾重新做人,也劝慰小王的母亲和伴侣别灰心要坚定地支持小王戒毒。小王家庭贫困,张景秋花自家的钱给小王的母亲买营养品,给小王的孩子买衣服和文具,逢年过节还会送油送米。张景秋最终打动了小王,他振作精神成功戒毒,现在已经找到一份司机工作,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养家。
“人最重要的不是获得多少荣誉,而是背负多少责任。”张景秋对家中晚辈的要求十分严格。她的儿媳张琼花说:“妈妈对我们要求很严,工作尽不尽职,关不关心邻里,都要一一过问,总说得保持党的光荣传统。”张静秋始终要求后辈们要严守党的纪律,自觉奉献群众。她总说:“革命不易,后人莫忘前人艰辛,更不能忘记党的本色和使命。”
海口网7月1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一小区租户厨房失火 海军老兵冲进火场抬出煤气罐
海口九旬抗战老兵自述:革命不易,后人莫忘前人艰辛
海军退伍老兵扎根新疆兵团团场52年 称扎根边疆一生无悔
宋宁《钢刀》首映礼 “铁血老兵”被曝太冷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