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外媒称,中国对境外资产创纪录的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支撑了多起跨境并购交易。然而,在多个集团最近在关键节点退出竞购谈判之后,人们对中国企业进一步推动并购交易活动的信心已经减弱。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日报道,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到6月份,中国企业达成了1211亿美元的跨境并购交易,稳超2015年创下的全年对外并购交易额最高纪录——1115亿美元。
这轮由部分中国最大国企和民企掀起的收购狂潮,与2013年以来全球并购活动最疲软的上半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全球每个主要地区的交易规模下跌之际,总部驻中国的企业开展的并购交易占了所有跨境并购活动的21%。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并购业务主管马约兰·埃拉林加姆表示:“中国企业对境外资产的收购欲保持坚挺,它也是2016年全球并购活动的少数亮点之一。”
埃拉林加姆指出,对高科技的需求、人民币的疲软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都是今年上半年促使中国企业寻找境外资产的原因。
报道称,但是近日来,由于更多与中国企业有关的并购谈判夭折,对于中国大规模并购交易能否持久,部分业内观察人士表示了越来越大的怀疑。
最近,中国最大的重型设备制造商之一中联重科,放弃了对美国起重机制造商特雷克斯(Terex)34亿美元的竞购。此前,中联重科曾试图对正在洽购后者的芬兰科尼集团(Konecranes)横刀夺爱。
自去年12月以来,中联重科一直在争取与特雷克斯达成协议。不过,5月底面临日益临近的截止日期时,中联重科退出了这一并购,称原因是双方未能就并购价格达成一致。
摩根大通全球并购业务协同主管埃尔南·克里斯特纳表示:“由于既存在负责任的收购方,也存在不那么负责的收购方,对于这轮中国并购交易活动能有多持久仍没有确定结论。我曾(见证)部分客户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买家的态度从满怀热情到不感兴趣,从‘太好了,让我们找个中国买家’到对部分中国买家深感担忧。”
报道称,没有哪一宗并购交易,能够比安邦保险今年3月对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140亿美元的竞购,更好地代表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谈判中不成功的那一面。
监管方面的影响被证明是2016年年初以来,左右中国并购交易命运的一大因素。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1月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否决了中国风险资本集团GOScale以30亿美元收购飞利浦Lumileds照明业务的交易。
今年6月,在中国化工不得不向CFIUS重新提交申请之后,人们对中国化工及其对先正达的收购所涉及的监管风险也越来越担忧。此事凸显出中国集团并购敏感资产时所面临的风险。
不过,有专家指出,如今阻止中国进一步开展对外投资的最大因素,并不是监管机构,而是卖方对买方完不成交易的担忧。
美国瑞格律师事务所驻香港合伙人詹姆斯·利德伯里表示:“中国买家对选择投资目标十分小心。然而,实际上更大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担心中国买家无法完成交易,卖方正变得不愿与中国买家打交道。”
利德伯里指出,今年2月总部驻美国的飞兆半导体拒绝了来自华润微电子和华创投资的2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选择了开价更低的一家美国集团。
利德伯里表示,这并非唯一拒绝中资公司、选择自己认为更可靠的竞标者的公司,“在不那么显眼的地方,情况一直都是这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