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天涯浴血》作品研讨会发言摘登
7月4日下午,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天涯浴血》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围绕此剧编、导、演等有关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报对专家发言予以摘登(按发言顺序排列)。
中国视协副主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
把史实变成栩栩如生的呈现
在纪念建党95周年期间播出的电视剧中特色最鲜明,最令观众感到新鲜且有可视性,反响话题也比较多的就是《天涯浴血》。
这部剧主要是写史实的,虚构的人物有一部分是有史实依据的,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创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创作出来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史实和虚构的关系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过多堆砌和罗列史实,会使一部影视剧的表达缺乏感染力。过度的虚构甚至有些背离,容易脱离和架空了真实的革命历史。
所以无论是以往成功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还是下一步提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水平,关键是如何解决好两者的关系,如何把真实的史料变成栩栩如生的呈现,在忠于历史精神的基础上创作出感人的真实的革命者的形象。这部剧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启示,所以非常值得研讨。
《天涯浴血》总导演唐国强:
希望挖掘更多海南影视富矿
以前有人说过,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这是很有道理的。我这些年一直在进行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我们现在创作队伍没有形成一种力量,一个凝聚力。往往是懂历史的不大会写戏,会写戏的不懂历史,只能靠开会来磨合商量,造成我们很难在创作上有新的突破,所以逐渐给大家带来审美上的疲劳。
在这一点上,《天涯浴血》做得比较好,编剧和党史顾问尽量把史实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这个戏尽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毕竟把海南岛23年的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写出来了,可以说是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了一点工作,这点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也希望有更多有这种创作热情的同志去挖掘海南这块影视富矿,把我们当成一块铺路石,去完成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
《天涯浴血》编剧李福顺:
将再创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该剧有一个部分,描写了在冯白驹等人长达8个月的“野人”生活里,是琼崖人民送粮、送医药、送情报,一直坚持到浴血重生,靠的就是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验证了冯白驹将军一个名言:“山不藏人,人藏人。”我们想通过这些情节告诉人们,相信党,依靠党,依靠人民群众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党的领导是红旗不倒的根本,坚定的信仰是红旗不倒的力量,琼崖各民族团结是红旗不倒的基石,艰苦卓绝是红旗不倒的底色。
该剧表现的故事核心意义在于,此剧的问世是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者系列重要讲话的成功实践,党员干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高举中国共产党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我是拥有35年党龄的一名文艺工作者,责任之所在,我将再创作不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李朱全:
对增强海南文化自信影响深远
《天涯浴血》这部电视剧有几个特点:一、主题鲜明,人物鲜活。它所着力展现的“23年红旗不倒”,初心不改的坚定信念这个主题非常鲜明,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剧中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不论是琼崖党组织的领导人还是普通的琼纵战士,通过演员的艺术创作,都十分鲜活。二、真实可信,感人肺腑。28集电视剧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还原于影视,坚持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相结合。三、团结育人,凝聚力量。《天涯浴血》作为一部全景式反映琼崖革命23年不倒的电视剧,取材于海南,根植于海南,对团结、教育后人,凝聚各方力量,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影响彰显,可资借鉴。《天涯浴血》在深度挖掘琼崖革命历史,探索历史资料与艺术创作如何把握等方面,还继续对海南文化繁荣发展和增强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
理想之光照亮全剧也照亮当下
我个人认为,《天涯浴血》最成功之处,是在积极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努力彰显革命之美。海南在斗争中经受了特别严酷的考验和锻造,但就像冯白驹说的,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
该剧对王文明一些重要人物的英勇牺牲进行了非常真实的描写,拍得悲壮而不消沉,用崇高的理想之光照亮了全剧,也照亮了当下。可以说,《天涯浴血》从全局联系中把握每个局部,把宏大叙事与个人生命叙事融为一体,全剧以强烈的揭秘感和新鲜感吸引了观众。
影视艺术都是遗憾的艺术,这部片子还有不足之处。对于和海南革命斗争历程紧密相关的全国的形势变化,缺少有力的勾勒,台词个性化的追求,主要人物之间的推动,人物性格发展方面做得不到位,不过瑕不掩瑜,这部片子的特点和优势非常突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专家岳思平:
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
《天涯浴血》的创作是艺术的真实再现,引领了创作方向。《天涯浴血》的播出,既是对那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批驳,也是给那些为了专门吸引眼球的人一个很好的证明。说明我们海南岛在全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战略的支点。1950年海南岛的解放,不仅仅是是海南岛的解放,也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标志。
我感觉《天涯浴血》主线非常突出,就是“23年红旗不倒”的精神,而这个精神反映了一种信仰的力量。正是与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所以说,《天涯浴血》的播出,对继续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很好地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放军报》原文艺部主任陈先义:
有思想高度及精神高度的好作品
作为一部具有填补历史空白性质的作品,《天涯浴血》弥补了过去很少用文艺形式表现琼崖纵队历史的空白。这部作品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严格遵循对历史问题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基本还原了海南革命的历史事实,80%的重要事件都有史实依据;第二,《天涯浴血》的作者把海南革命放在中国革命大背景下表现,使得剧里中国革命的发展线条清晰可见,强调了海南革命始终处于共产党的领导;第三,剧组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流价值观,表明了思想追求;第四,《天涯浴血》追求质朴,没用太多明星演员,也不刻意追求眼球经济。面对当下“低素质,高颜值,高薪酬”的怪象,剧组坚决把思想追求放在第一位,用质朴的演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再现了海南革命史。
《天涯浴血》是剧组向社会奉献的一部有思想高度以及精神高度的好作品,这点值得充分肯定。
《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康伟:
在价值观上引发受众的强烈共鸣
《天涯浴血》遵从创作规律,引发了受众价值观的强烈共鸣,让观众更深地体会到琼崖革命的血雨腥风。其次,革命队伍的内忧外患,以及塑造的人物和场景,都使得观众感同身受。《天涯浴血》用很多细节刻画主题,演员的表演也从各方面贴合历史人物,体现了演员对剧本的价值认同,无论是主次,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有些旁白和情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出现问题,布景方面有些小的瑕疵。比如第一集,他们连夜攻打椰子寨时,冒着倾盆大雨,但地下是干的。第三集小玉躺在床上看书,他的书是按照现在的方式翻的。祝贺《天涯浴血》的成功,期待有更多更好海南特色的电视剧。
《中国电视》执行总编李跃森:
蕴藏着荡气回肠的力量
首先向这部戏的制作团队致敬,把这么长时间跨度的历史表现出来,加以形象化、戏剧化,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这部戏采用编年体的叙事方式,表现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3个历史时期,以事件为中心来编排故事,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段落感。比如,戏里写了革命斗争对冯白驹的磨砺,如何使他的信仰更加坚实,但是不完全以他为核心,这个戏里没有绝对的主角,也不同于其他的群像塑造的作品,这是该剧的一个特点,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在重大历史事件的把握上非常严谨,没有简单化,表现了对敌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可以说,它在对于历史资源的开掘上,更加审慎成熟,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里,蕴藏着荡气回肠的力量。
《当代电视》总编张德祥:
真实性是作品的生命
我感觉到刚才很多同志都谈到了,这个作品是拍得非常朴实的,实实在在地将革命历史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出来。这些年来,我们看一些战争剧,雷剧、神剧看得很多了,人们一看到这类电视剧,就觉得里面有很多虚构编造的,和历史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个作品我看了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它非常实实在在地写历史,和其他的抗战剧作品完全地区别开了。
为什么说它实实在在?它没有选择很多所谓“明星”参演。明星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候把他放在特定的战争年代,他没有代入感,反而有隔离感,给人的真实性不够。尤其里面的女战士,一看她们的形象,应该是海南本地的演员,很有海南妇女形象的特征,构成了作品的真实性。而真实性应该就是作品的生命。
《人民日报》海外版
副总编辑刘玉琴:
海南优秀文艺作品的可喜收获
第一,《天涯浴血》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又一次丰富和拓展,是一部海南岛的红色岛史。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把纪实性和故事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第二,该剧让人再次见证了信仰的力量。这个表现信仰的力量很真实可信,很感人。琼崖共产党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红旗不倒,对革命坚定的信仰令人感动,他们的信仰不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而是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中,划入自觉的行动,显得扎实有分量。第三,《天涯浴血》塑造了系列英雄人物的形象,他们鲜活可爱,人物故事感天动地。这种感动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力。第四,作品情节节奏明快,镜头朴实,画面结构有历史质感。《天涯浴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烈呼应,是一部值得祝贺的优秀作品。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
塑造了勇于担责的共产党人形象
这部《天涯浴血》是对我们海南革命文化资源的一次全新开掘。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不同的是,琼崖特委在艰苦卓绝的23年中坚持历练,以共产党人的生命为代价,让革命的火种保存了下来。该剧塑造了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的领导形象,尤其表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作风。众所周知,电视剧的第一集非常关键,尤其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而《天涯浴血》一开始,就直面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当时身处琼崖的共产党面临着巨大威胁。而我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情报火速送到琼崖,所以开头送情报这个部分就非常抓人眼球,很容易吸引观众看下去。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刘复生:
创作上的崭新尝试和新鲜启示
把《天涯浴血》放在整个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总体脉络里来看待它的价值,这点上,它是有创造性的,从某种意义上开创了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叙事的地方叙述的角度,这点是其重要的特色,而且对于整个冲破目前相对已经有点模式化的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格局很有启示意义。
可以说,《天涯浴血》把琼崖的革命武装斗争史放在了整个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史的大格局里来了,格局上有史诗性的气魄,又是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但体现了非常好的地方性。
这部剧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史诗的历史纵深感、沧桑感不够等等。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该剧作为一种崭新的创作的尝试,为整个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的启示。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良:
人物塑造不戏说、非脸谱
《天涯浴血》是对红色娘子军的全方位说明,应该称之为海南革命的教科书。唐国强导演在全剧的整体把握和调度上,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定下了整部剧悲壮昂扬、雄伟壮阔、细腻深情的整体艺术基调。除了导演,编剧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不仅塑造好了冯白驹,在王文明、刘秋菊的塑造上也能看出前期扎实的准备工作。另外,反面人物的形象也塑造得十分丰满,叛徒王德彪的刻画非常立体,并非一味地丑化,也写到其当初对参加革命的犹豫,抗战时候的英勇表现,以及其个性中存在的懦弱和卑劣等。红色娘子军的描写也是有突破的,有新意的。老版电影以及芭蕾舞剧中的红色娘子军是经典,但是有一些脸谱化,有一些说教色彩。本剧中娘子军则显得比较多样化,立体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