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个人信息遭泄露、甚至倒卖,然后广告推销电话紧随而至,想必大家都经历过。但近日,安徽上千个新生婴幼儿,也成为了信息泄露的受害者。这近6000个新生儿在保温箱的视频,出现在了一家商业视频网站上,"入院日期"、"年龄"、"诊断病情"等信息也一览无余。
曝光该事件的一位家长表示,她是在浏览网站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孩子的视频。此外,孩子出生之后她就不断接到各种广告推销电话,一家人不胜其烦。婴幼儿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合肥市民苏女士近日通过媒体曝光称,自己的孩子在省妇幼保健院刚出生时的视频被上传到了商业视频网站上,保育箱内旁边的贴纸上,各种信息一览无余。相关报道截图显示,类似的视频竟然有5000多个。
目前,记者在该视频网站搜索,发现相关内容已经被删除。昨天,视频的拥有者--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通过官方微信做出回应,称经初步了解可能是视频数据被"黑客"修改,造成部分视频流出,现已向公安部门报案。但今天记者反复联系该医院对外宣传负责人,截止到发稿前没有得到回复,而医院的上述声明也被发布者删除。
宝宝们的视频是如何被泄露的?最终调查结果出炉之前,我们不得而知。在办理买房、买车等各种业务后,很多人都有过被装修、保险电话骚扰的经历。苏女士表示,自己孩子出生之后,各路婴幼儿产品的推销电话,就络绎不绝地打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类似的情况绝不在少数,吉林长春王女士表示,刚怀孕的时候在医院建立产妇档案,包括自己的电话,预产期等一些个人信息,一开始没觉得怎样,但是到八个月的时候,就总能接到诸如月子中心等很多莫名其妙的电话,包括生完孩子给孩子起完名,办出生证明等,就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询问是否是某宝宝的妈妈,无形当中也泄露了宝宝的名字,让人担忧。
广西南宁张女士说,自己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她的电话就遭遇了长达半年时间的广告"轰炸"--产后护理、婴幼儿早教、保健、制作胎毛笔等等。为什么这些推销广告的嗅觉会如此灵敏?是谁把孩子的隐私信息给了商家?张女士推测,问题出在医院方面。
张女士表示,生小孩回家过几天后,电话就不停地过来,有卖奶粉的、做胎毛笔的、游泳馆的,什么都有。而她的信息只有医院才知道,因为从住院到出院,基本上都没接触过外面的人,而打过来的电话包括小孩的信息都能完全掌握。
姓名、性别、年龄甚至家庭住址,如此详细的婴幼儿信息被泄露,家长们遭遇的不仅仅是频繁的广告骚扰,还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始人张宝艳告诉记者,早些年就有过人贩子通过某些"合作单位"获取儿童的个人信息之后,将孩子从学校拐走的案例。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单位,也经常向宝贝回家网站推销软件,动员家长填写儿童信息。
张宝艳表示他们一直在拒绝这一类软件,他们保障不了这些软件的经销商会不会泄露这些个人信息。比如河南有一个叫罗超凡的孩子,就是人贩子知道他们家信息后,打电话给老师说是罗超凡的家长,现在有事情不能接孩子,要派人接孩子,结果花了5块钱雇个摩的司机从幼儿园把孩子接走拐卖了,这个孩子到现在还没有找到。
孩子们的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泄露的?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某省会妇幼保健医院负责人透露,其实从住院到出院,婴幼儿以及家长的个人信息,在多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因为好几个地方都可以得到个人信息,住院处、办理出入证的地方、病房等都会有个人信息,能够接触到个人信息的环节很多,防不胜防。
这位负责人补充,虽然近年来医院不断通过完善"权限管理"等方式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就医院工作人员本身而言,对于婴幼儿的个人信息的保密,很多情况下还只能依靠自觉和自律。婴幼儿信息被泄露的漏洞,短时间内依旧无法完全被封堵。
相关链接:
安徽黄山夏日奇墅湖景色如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