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陶少乐在扭紧电缆支架的螺丝。朱柳融 摄
图为陶少乐与同事在维修防爆灯。朱柳融 摄
“电缆巡视的工作要非常仔细,像医生‘望闻问切’一般不得马虎。”7月14日,广西柳州市室外温度约34℃,柳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电缆班副班长陶少乐和同事来到位于该市柳北区的柳北电缆隧道,开展电缆隧道隐患排查工作。
这是33岁的陶少乐在电缆班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抢修车上,陶少乐清点着装备,手电筒、工具箱,以及装着氧气瓶和防毒面罩的大箱子。“电缆隧道常年阴暗封闭,空气流通不畅,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为防止发生意外,电缆工人要携带氧气瓶和防毒面具。”
打开柳北电缆隧道的井门,陶少乐用气体监测仪测试井内环境。在确定安全后,他与同事背着工具箱,沿着约两米高的垂直扶梯下井。
下到高1.9米、宽约2.1米的狭长隧道,潮湿发霉的空气扑面而来,脚下是湿滑的淤泥。隧道内温度约30℃,排列整齐有序的电缆穿行密布,昏黄的防爆灯向前延伸着。
图为陶少乐走在电缆隧道里。朱柳融 摄
“电缆隧道照明条件比较差,巡视检查需要特别仔细,任何小的细节都不能放过。”陶少乐说着,先是用手触摸了一下布满灰尘的电缆,然后用脸贴上去,好似在“把脉”。
“这是在检测电缆连接部位的温度。”陶少乐介绍,此外,电缆外护层有无破损、铭牌标识是否清晰完整、接地箱是否有损耗等,都是重点检查的工作。
走了不到一百米,陶少乐发现电缆支架螺丝松动,他立即拿出扳手扭紧。针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陶少乐都会认真记录下来,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缺陷。此时记者看到,陶少乐已满脸汗水,工作服也被浸湿。
陶少乐介绍,目前柳州市区铺设80公里电缆,多年来得益于电缆工人的精心维护,没有出现过电缆本体故障。
“为了给城市带来光明,地下电缆的巡查工作尤为重要,每半个月都要巡视一次。”陶少乐介绍,该电缆班有4名电缆工人,几乎每天都与“黑暗”为伴。
相关链接:
海口长堤路溪边的电缆线乱糟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