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刘济中老人遗体的医疗车即将驶出村子,村民们鞠躬默哀,向老人做最后的道别。胡洪涛 摄
7月14日零晨3点10分,河南省鹿邑县鸣鹿办事处段庄行政村,79岁的刘济中老人的生命走到终点。没有繁琐的丧葬礼节,没有无休止的鞭炮、哀乐声响,老人的亲属遵循其生前遗愿,将遗体捐献给医疗单位,供医学研究和教学使用。刘济中生前为村里的小学免费看大门20年,深受村民爱戴。
14日,在段庄村刘济中老人生前的家中,聚集着不少前来送行的村民。据该村村支书罗辉介绍,刘济中老人终身未婚,没有子女,却因为一副热心肠,在村中人缘很好。
“老人很倔,坚持不住敬老院,靠政府每月发放的200元生活费和村里的救济一个人生活。他很喜欢小孩子,就在村里小学义务帮忙,看了20年大门,不收一分钱,没发生一例安全事故,孩子们送走一茬又一茬,都爱喊他刘爷爷。”罗辉告诉记者,老人孤苦了一生,去世后还捐献出来遗体,实在令人敬佩。
刘济中生前的邻居刘伟峰告诉记者,老人早在2013年就自己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2013年5月的一天,刘济中爷爷让我和媳妇用三轮车拉着他到鹿邑县红十字协会,他说他要在死后捐献遗体。听他这么一说,当时我们两口子都傻啦,劝他说,‘你还有我这个邻居孙子,到时候我俩给你养老送终’。但是爷爷非要坚持自己的决定。”
刘伟峰回忆道,刘济中是在电视上看新闻知道可以捐献遗体的。“爷爷说政府和村里的照顾,让他的晚年生活没有顾虑,他想遗体捐献,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最主要的还是不想在自己去世后,因为丧事麻烦大家,他想简简单单地走”。
记者了解到,深处中原内陆的段庄村民风淳朴,当地的丧葬礼节繁琐。谁家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远近的村民都会过来吊唁,家属要见人跪地磕头,迎来送往,前前后后忙上近一个月,活着的人往往累得精疲力尽。而刘济中老人在去世后捐献遗体,无疑为这个传统的村落开启了丧葬习俗改革的先河。
知道刘济中自己去登记捐献遗体后,他的远房侄子曾一度反对,但刘济中态度很坚决,还屡次做远房侄儿的思想工作。慢慢的,侄儿也理解了,尊重刘济中的选择。
在刘济中生命的最后阶段,鹿邑县道德公益的志愿者们一直陪护在老人身边,直到将老人送上红十字会的医疗专用车。“刘老先生是位农民,能打破农村风俗,将遗体捐献,真让人敬佩!”志愿者刘传保赞叹道。
记者从鹿邑县红十字会了解到,刘济中是该县首例实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
知道刘济中老人要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走了,段庄村的男女老少都赶到老人生前的家中送他最后一程。没有跪地磕头痛哭,村民们学着新式的告别方式,向着缓缓使出村子的医疗车鞠躬默哀。(完)
相关链接:
"把孩子托向树干 他消失在激流中"追踪:英雄遗体找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