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海口网7月21日消息(记者曹马志)随着夏季到来,海鲜成为人们餐桌上热门的选择,因对部分海产品了解不足,期间也是相关食品安全频发的季节。日前,海南省食药监部门发布食品安全提示,提醒人们有些海产品是有毒的,不可食用。
食用贝类讲究多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大量贝类海鲜上市,也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贝类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潜伏期较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症状有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特效解毒剂。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通常在内脏中的含量较高,常规的烹调方式不能将其去除。
为防止中毒事故发生,省食药监部门提醒公众,加工新鲜贝类时必须清除中肠腺等内脏;最好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尽量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食用贝类后如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注意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不要捕捞、销售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加工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餐饮单位加工贝类时,最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
有些海产品误食会中毒
省食药监部门介绍,以往有公众误食河豚鱼等有毒物品导致食物中毒的教训,提醒公众不要自行捕捞、采摘食用河豚鱼、铜铸蟹、织纹螺等。省食药监部门欢迎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有经营河豚鱼、铜铸蟹、织纹螺的餐馆,可拨打12331投诉举报,一经查实,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
河豚鱼
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引起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潜伏期为0.5~3小时。
铜铸蟹
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背部隆起分区明显,表面光滑。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现为口唇、手脚发麻,步态不稳等症状。
织纹螺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相关链接:
省食药监局调研海口菜篮子集团 “菜篮子”规范有序获肯定·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