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开展“双创”工作未满一年,成果丰硕:路面干净了,垃圾不见了……在享受着花园般城市带来舒适的同时,路边摊的取消,也让平时在自家附近就能吃到早餐、宵夜,买到蔬菜、水果的居民感到些许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口市开始探索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指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约1公里,就可到达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以低成本投入、低利润收益、小型便民服务设施为特征的经营项目聚集服务区域。具体经营项目包括:早餐点、维修点、平价理发点、日杂百货点等。
新颖的LOGO、严格的认证制度、组织居民评审团、引进修鞋修伞等便民新业态,海口龙华区中山街道在西门外街尝试打造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美兰区,光明和琼苑两个居委会里坐落着“老省委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人口达到7000人。
“老省委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所覆盖的道路近3公里,该区域内共有5家银行,2所幼儿园,1所中学,1家大型超市,还有特色女人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家电维修店、理发、杂货、水果店等各类店面120家。
与“老省委15分钟便民生活圈”紧挨着的是龙华区大同街道“龙昆上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两个便民生活圈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覆盖全部市民。
“龙昆上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前身是一个便民疏导点,共设置有59间简陋临时铁皮棚和19间固定铺面。以前杂乱无章,污水横流、满地垃圾。为了改变这个局面,龙华区对便民疏导点进行了改造,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整体翻新原有铺面外观和内部设施,建成统一美观的外立面,打造成便民生活圈的核心地段。“现在变得干净多了,而且生意更红火了。”在“龙昆上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经营早餐的王宁告诉记者。
海口打造便民生活圈,力求圈内业态完整,缺什么补什么。
如何摸清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海口市通过组织市民评审团,明确便民生活圈商铺资格认定标准,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要想进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必须经过由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评审团的现场检查评分,达到合格标准才发放资格证。
市民评审团成员姚锦汉介绍,要拿到资格证需满足4个条件:一是要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二是签订过“门前三包”责任书且落实到位;三是食品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小维修店、药店从业人员要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四是室内外环境整洁。
“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民的琐事需求。
在“海玻路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海口市投入18万元建设了秀中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社区晨练点设置体育健身设施,使居民在便民生活圈内也可解决健身、娱乐需求。
海玻路所在的秀中社区还推出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直接为辖区居民办理有关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事宜,提供“门边”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15分钟左右就可办结相关事务。
“完善医疗服务,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秀英区秀英街道工委书记李国新说,秀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了标准化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全科医疗等服务,实现了“15分钟医疗圈”,做到小病不出社区。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海口市提出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以便长久服务市民。
“龙昆上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部分仅是不到500米的一段路,但是这里的铺面小、种类多,而且为了突出公益性,还专门设置了一些免费铺面。龙昆上村经济社主任黄礼坤说,这有利于集聚多样业态,帮扶困难群众。
按照海口市的规划,今年将打造63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截至目前,有29处已初具规模。
(原载于《经济日报》2016年7月27日13版 记者何伟)
相关链接:
海口推进特色餐饮街、“15分钟便民生活圈”及夜市建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