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海口入围全国“新四大火炉”,身在其中的市民游客不“买账”:白天暴晒热热热,晚上海风爽爽爽。
夏天凉热交替总相宜
海口是“小清新”
全国“火炉城市”新排名
随着盛夏的到来,到处可见“全副武装”出行的市民,日前,又有媒体称,纬度最低的省会城市海口入选全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之一。然而,对于“火炉”这个称号,生活在海口的居民并不“买账”。记者从海口市气象台了解到,海口是中国“新四大火炉城市”的说法并不科学。
热播报
海口入围全国“新四大火炉”
7月24日,有媒体公布了全国“四大火炉”的新排名,报道称,气象部门研究人员根据对30年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十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海口上榜。据了解,2013年7月就有过类似的新闻,当时的排名与现在的基本一致。
热数据
排名考虑因素过于片面
“仅从高温天数来看,福州、重庆、杭州、海口排在前面,但因此入选中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不太科学。”海口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官满说,气象部门并没有“火炉”这一说法,也无具体的标准。仅用高温天数代表“火炉”城市欠妥,温度、湿度、风速、高温时长、夜间温度等因素都要考虑,尤其是“体感温度”,与其说“火炉”,不妨用“炎热指数”来替代。
海口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会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高,高温出现时间早,最早出现在2月,最晚在10月,高温出现时间早,结束时间晚,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跨度较长,但炎热夏季的高温日数并不多。6月-8月平均出现35℃以上高温的天数远远低于内地部分城市。另外,海口绿地率高,气候自我调节能力强,海口北部靠近琼州海峡,受海陆风影响,人体整体感觉比较舒适。
热评议
有树有风不知道多凉爽
“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不少市民喜欢用这句话调侃海口的夏天,但听说海口入选“新四大火炉”,大部分人不“买账”。
重庆姚女士(在海口居住6年):还有人和重庆争坐火炉宝座?海口的热最多是开盖煮的锅,重庆的热那可真是盖着锅盖的蒸笼啊。
市民王先生:海口的夏天虽然时间长,中午确实很热,但算不上火炉。海口夏季多雨,平时风也大,太阳下山后更是凉爽,算不上特别热。
环卫工人李阿姨:我的工作时间是中午11点半到下午5点半,应该是海口最热的时间段了,但我从来没中过暑。中午太阳晒在身上的时候确实很热,但海口道路两旁的树枝叶都比较茂密,站在树荫下喝点水就可以缓过来。
游客甲:海口太阳晒的时候热,太阳下山就不热了,南京的夏天是任何时候都闷热。
游客丙:7月的武汉热到不想出门。海口的夏天不闷,有海风。在海口将近一个星期了,每天晚上都在白沙门公园散步,非常凉快。
盛夏“三伏”海口人避暑有绝招
盛夏的海口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全副武装”出行的市民。虽然大多数市民不认同“火炉”的称号,但暑气不容小觑。
“我会带一条毛巾在身上,一来可以擦汗,二来湿水后可以降温。”市民顾先生说,对于电动车一族,毛巾必不可少。另外,多数骑电动车的市民无论冬夏,装备都一应俱全。市民张女士拿出了不少“武器”,帽子和袖套是必备的,她还另外添置了口罩还有像雨衣一样能够挡住腿的遮阳服,总之,烈日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她。
极端高温出现比例
连续高温持续天数
近2年极高气温情况
告诉你啥叫真的热
南方高温“火烤”7亿人 地表煎牛排可达五成熟
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热力四射,多省市气温高达40℃,约7亿人如进烤炉。
江西有媒体特意在温度达60℃的路面上煎牛排,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煎制,牛排接近五成熟。有厨师表示,要把牛排煎成这种程度,需在温度达200℃的铁板上煎制约3分钟。据中新网、晶报
江西:城市沥青地表温度70℃
7月21日以来,江西连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25日全省最高温37℃-39℃,局地40℃;城市水泥地表最高温60℃-64℃,局部65℃-68℃;城市沥青地表最高温66℃-70℃。
湖南:局地气温达40℃以上
湖南省气象台7月25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衡阳、永州、郴州、株洲、张家界局部地区气温达40℃以上。
海口高温日数多却不集中
海口高温日数多,但并不集中,松散分布在从3月到8月长达半年的时间轴上,甚至2月和9月也有可能出现。
夜间气温
1951年以来,海口夜间最低气温超过28℃的32天,年均不到1天,超过29℃的4天,最高29.4℃(2005年7月21日)
日数、极端值均远远低于以此标准评出的十大“夜间火炉”城市武汉、南昌、长沙、上海、合肥、重庆、杭州、广州、南京和济南。
海口夏季平均气温高,虽说35℃以上的高温天数比较多,但37℃以上的酷暑日并不多。比较历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高于37℃的日数可以发现,海口年均37℃以上的酷暑日数不足1天,远远少于大部分省会城市。
海口连续高温天数都不长
海口连续高温天数不长,从1951年以来,连续高温日数超过10天的高温过程只有13次(分布于11年中),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为21天(1977年)。
相关链接:
海口入围全国“四大火炉城市” 一年有26.3个高温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