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了哪些要求?国务院客户端为你梳理。
“坚持‘简’字当头,把政府该放的权力放出去。”
——2016年6月27日,李克强出席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2016年6月27日,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谈到简政放权时,总理说:“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坚持‘简’字当头,把政府该放的权力放出去,能取消的尽量取消、尽可能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
“别把废止的旧文件仍当作权力‘把着不放’”
——2016年6月1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坦率讲,咱们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也存在‘糊弄’企业和老百姓的情况。明明发了新文件,却仍拿以前的旧文件来‘卡’人家。”李克强总理在6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旧文件明明废止了,就别再当作权力‘把着不放’了。”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情况,国务院先下发了文件,部门紧接着下发的细则,里面‘繁苛’重重,让企业办事人员和老百姓几乎‘跑断了腿’!”总理说。
当天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宣布失效489件国务院文件的基础上,经严格审核,再宣布失效并停止执行506件国务院文件。
“让创业就业人员不再为一纸‘证书’所困扰,切实让利于民”
——2016年6月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众所周知,花样百出的职业资格准入,极大地抑制了大众的创业就业。可为什么部门一些具体管事的同志仍不愿意放开这些准入?不客气地说,因为有些职业资格许可是收费的、养人的,再说的不好听一点,也不排除有寻租的。”在2016年6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毫不避讳地这样指出。
当天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我们一定要依法管住乱设职业资格的‘手’,真正建立起职业资格清单管理制度。”总理说,“要让创业者、就业者和众多转岗人员今后心里踏实,不再为一纸‘证书’所困扰,切实让利于民。”
“各地政务大厅要真正做到一站式办结。”
——2016年5月23日,李克强考察湖北
2016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湖北十堰市民服务中心时说,现在各地都建起了政务大厅或服务中心,这不是一个形式,而要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老百姓到了政务大厅,就不要让他们再到部门跑腿。要坚决杜绝群众和企业到窗口办理后还需转到后台部门办理的情况。“简政放权就是以政府让利换取市场红利”,总理说。
“烦苛管制必然导致停滞与贫困,简约治理则带来繁荣与富裕”
——2016年5月9日,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李克强总理5月9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推动双创深入开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充分迸发。
“‘放管服’改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
——2016年5月9日,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2016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还有很大空间。李克强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让企业多减轻点负担,让职工多拿点现金。”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
2016年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有记者提问:“五险一金”对企业来说负担沉重,应如何解决?总理回答:“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总的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
在2016年3月16日召开的总理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简政放权下一步准备怎么办?总理回答:“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相关链接:
李克强就巴基斯坦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向巴总理谢里夫致慰问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