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什运乡敬老院内,王阿婆的意外溺亡,刺痛了很多人的心。“令人震惊。”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一负责人知悉该消息后感到心痛,“无论责任如何划定,这对全省的农村敬老院都是一次深刻的提醒,都应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提醒的背后有无法回避的短板。
农村老院管理水平有限,管理“粗放”,对入住老人仅仅满足于有吃、有住的最基本生活要求,而无法做到精细化的管理、服务。“这种‘托底’的关怀难免出现尴尬。”海南省老龄委副主任谢池春呼吁,在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提升乡镇敬老院的服务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老人们在帮厨。
A
一个案例:
60岁的敬老院管理员出入自由的敬老院
60岁,是入住敬老院的标准之一。在海口市演丰镇敬老院,老人们全超过60岁,年龄最大的有90多岁,就连他们的管理员,也已60岁。“还没退休,不知什么时候能退休,也不知道退休后有没有退休金。”管理员林兰今年60岁,按她的话说,“还是一个临时工”,即使她已在演丰镇敬老院工作了14年。“负责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一个月工资1200元,没有别的收入。”林兰的母亲也住在敬老院里。
11日中午,68岁的符尊焕刚从外面回来,敬老院的大门不关闭,停了几辆外来的车子。“中午睡不着觉,去外面逛一逛。管理员一般下午过来做饭、打扫卫生。”符尊焕在演丰镇敬老院住了4年,“现在换了新楼,环境不错,自己还能照顾自己。”
看见符尊焕回来,71岁的梁安福也走出房间。他的腿脚有些不灵活,“我们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托管理员买菜做饭。居住条件还不错,每个月能领到480元的补贴。大家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衣服也是自己洗。”梁安福说,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还能享受什么服务。
林兰的母亲冯惠荣也住在敬老院里。80岁的冯惠荣走路不太方便,“来敬老院四五年了,平时也帮忙做饭、烧开水。”
林兰的家就在附近,中午和晚上都得回家,“尽力照顾老人的吃住,别的工作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今年60岁了,没有新人顶上来,还得继续干。”
B
一份尴尬:
服务水平有限多为“托底”管理
事实上,海南省农村敬老院“发展升级”的道路从未停止。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共投入2亿元资金,全省161所农村敬老院得到改扩建,实现了硬件升级。很多农村敬老院建起了二层小楼,楼前安置了健身娱乐器材,面貌如新。
“相比以前,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海南省老龄委副主任谢池春介绍,2013年,海南省民政厅、财政厅还制定了《海南省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农村敬老院的运行。
办法特别强调农村敬老院经费保障的问题。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从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建设和管理资金,保障供养机构建设和正常运转需要。县级财政应当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供养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安排管理经费,并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递增。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每人每年不低于4万元(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待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
即便有制度的保证,农村敬老院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一负责人透露,海南农村敬老院入住率低至8%,“很多敬老院甚至只有几个人入住,导致资源闲置。”
入住率低的背后折射的是农村养老院服务水平的低下。该负责人并不讳言,“农村敬老院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老人在这仅仅满足于吃、住,且娱乐设施较少,因此很难令老人住得舒心,住得习惯。”
海南省老龄委副主任谢池春将此种现象称作“托底”,“农村敬老院仅满足‘托底’服务,怎么可能吸引老人入住?”
C
一个探索:
政企合作的敬老院正在探索一条新路
一些有益的探索已经开始。
三江镇敬老院是海口实施试点托管的敬老院之一,引入专业的养老机构,由“椰岛之家”老年公寓提供专业的服务。“对于符合入住标准的‘五保户’老人,不进行收费,如果选择在院内吃饭,只收取每人每天7元的伙食费,除此之外没任何费用。”三江镇敬老院院长助理叶超杰介绍,院内有62位“五保户”老人,另外还有3位社会入住老人,“也面向社会进行经营,根据自理能力和年龄进行梯度收费,能够调节经营。”
三江镇敬老院的管理员每天必须穿着统一制服,全天24小时值班。“目前有8位管理员,照顾65位老人绰绰有余。如果老人数量增加,还可调派员工,面向市场经营,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高。”叶超杰介绍,专业的管理必须持有护理证,专业的服务态度也在影响着入住老人。
84岁的封爱兰在这待了三年,“舒服”是她对这里的评价。“在这里有人管,每个月还有补贴,如果在家里,生重病都没人知道。”封爱兰说。
“敬老院里有人管理,风险能降到最低。可如果老人不愿待在敬老院里,外出的风险就大很多。”叶超杰介绍,降低老人的外出风险,实际的工作是丰富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每个月都会组织志愿者,举办2到3次活动;另外,鼓励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忙洗菜、整理锅碗;院里还设有电视、麻将等设备。”
“公办民营”是叶超杰对三江镇敬老院的定位,这样的探索,或许能为乡镇敬老院找到一条新路。
D
一个思路:
农村敬老院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三江敬老院的托管之路,也许代表着未来海南农村敬老院的发展趋势。谢池春说:“全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这样的尝试,这是未来的道路,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敬老院面临的尴尬。”
目前,海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已达到14.26%,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敬老院面临的尴尬,已迫在眉睫。谢池春说:“我们提倡农村敬老院进行托管的探索,在保证‘五保’供养的基础上,增加床位,并可向社会开放床位。在尽到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的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由此,农村敬老院可发展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也是可行之路。
可要把这些思路变成现实,依然很难。谢池春说,“这需我们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从财政上、人员上进行支持,让更多养老机构参与。”
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一负责人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政府还将拿出资金对农村敬老院进行维护、升级。“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将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过,对于基层护理人员来说,他们呼声却异常简单。演丰镇敬老院护理员林兰说:“大的方向我不懂,我只知道,如果护理员的待遇水平上不去,谈精细化的服务都是很难的。谁愿做呢?”
相关链接:
琼中一敬老院七旬老人院外溺亡 疑河边摸螺出意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