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手术怎么做?有可能多由手术机器人做!”8月1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展示会中,普通外科主任余佩武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手术机器人正悄无声息地引领一场“精准外科”技术革命。而随着手术机器人应用前景看涨,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研究,也在加紧进行。
上百种病可用“机器人”手术
“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是冲着手术机器人来的,人需要休息,而‘达芬奇’可以不休息。两台手术机器人单日最多可完成10台以上手术,提高了手术周转效率。”该院医教部主任吴昊介绍说,该院于2010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时为全国第三家引进该机器人的医院。现在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引进两台“达芬奇”的医院,已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多项机器人外科手术,目前扩展至6个学科、手术病种范围已经扩大到上百种。
据了解,我国手术机器人应用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8月,已有50家医院57台手术机器人正在临床应用。西南医院已使用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手术1955台次,不仅有手术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机器人胃肠手术中心,还建成涵盖普外、肝胆、乳腺、泌尿、妇产、胸外等6个科室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利用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一根毛细血管看上去就像一根自来水管一样;而可以360度无死角旋转的机器臂,能完成以前很多无法完成的手术操作。”余佩武说,手术机器人的诸多特殊优势已为外科精准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天可以在手术室实现“隔空取物”,今后还可以拓展“机器人远程手术”。
精准手术:从微创到无创不再是梦
8月9日,余佩武用最新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一位胃癌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有别于传统手术,余佩武坐在2米开外的控制台内,熟练地在平台上操作着机器人。整个手术过程仅用了2小时20分,肿瘤切除及淋巴清扫很干净,术中出血甚少,缝合处均匀整齐,这样术后患者恢复将更快,腹部切口小且美观。
“现在手术机器人系统引领的精准手术方向,就是要让患者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余佩武说,现在各类研究数据和手术疗效已逐步证明,手术机器人的全面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患者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水平。
据了解,目前最新引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眼睛”更亮,可将手术病灶放大10至15倍,高清摄像技术更为医生复杂化、精细化操作提供了技术保证。最新机器人还增加了单孔手术技术,只需在患者身上打一个钥匙孔般的小洞,就可完成所有手术步骤。在肿瘤切除手术方面,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也有诸多革新。比如,新增手术视野荧光显影技术,在肿瘤手术中帮助医生清楚看到术野内需要清扫的淋巴位置影像,提高淋巴清除率,减少外周组织损伤。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做到以前很多‘不可能’的事情。”余佩武说,如进入腹腔的机器手臂可以蛇行转动,准确且无创到达腹腔的每一个角落;机器人的视野不单能看见可见光,它的眼睛能像红外线望远镜一样,可以探测荧光,看到哪里的淋巴结有转移;机器人镜头可以当作显微镜来用,把组织放大几百倍,手术台上直接辨别癌细胞,还是非癌细胞;医生甚至可用语音来操控机器人,指挥它调动腹腔内的手术器械做出各种精细动作,完成手术操作……
“中国造”手术机器人有望面世
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研究,也在西南医院加紧进行。
据了解,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涉及23个专栏中提出的160多项重大工程和项目,将成为未来5年国家发力重点,“手术机器人”位列其中。
对于国内的患者来说,尽管手术机器人有诸多优势,但相对较贵的手术费还是让人不能选用。“这是因为机器人本身价格昂贵,一台新型‘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价格1500万元左右。每台系统销售后的年服务费、维护费、耗材费接近200万元。”余佩武说。
除此之外,使用者的复杂培养也是手术机器人难以普及的另一重要因素。“西南医院乃至全国各大医院有很多医生开始更多了解、学习运用手术机器人系统,但跟它的发展、普及速度相比,国内能熟练操作手术机器人的医生还是太少了。”余佩武说,出于对医疗安全的保障,目前在我国机器人手术通常由很高级别的医师操刀,加之机器的昂贵和技术保护,也让培养能操作手术机器人的国内医生相对困难。
只有走自主研发和培养的道路,才不会被发达国家从技术上掐住我们的脖子。
“从我们开始使用‘达芬奇’系统以来,就有国产化的想法。”余佩武表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联合攻关,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目标已越来越近。“重庆造”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处于研发的关键阶段,有望在近几年内面世。在国产机器人系统面世以后,大面积低成本培养一线医生学习、使用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将成为可能。
“希望3年至5年,能有国产机器人进入临床实验,并陆续登陆市场。”余佩武说,国产手术机器人预计价格只有进口机器人的三分之一,这将使国内机器人手术的费用大幅度降低。
相关链接:
腹股沟疝“小肠气”忍无可忍 急诊手术风险大微创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