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钢产量过剩,为什么却连圆珠笔笔头上的‘球珠’都生产不了?”“国内产品种类繁多,为什么国人却去海外爆买?”……观一叶可知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正逐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用产品来说话。
【新常态•光明论】栏目派出记者队伍分赴北京、上海、珠海、佛山、青岛等地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将推出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报道,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工匠精神新的思考。
关键词:坚守 用40年做好一件事
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内涵之外,如果给每个国家的工匠精神一个关键词的话,德国或许可以用“标准”来形容,其标准主义历经百年演化支撑着“德国造”的旗帜;日本则是“传承”,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百年企业,即便进入智能制造的今天,这种传承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奇效;瑞士毫无疑问是“专注”,钟表王国的称号几个世纪以来从未旁落显示着这个中欧国度的执着。
那么,中国工匠精神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中国工匠精神的关键词
“我到明年就退休了,40多年了,感觉这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作为沪东中华造船厂的一名电焊工人,张翼飞在工厂内是个知名人物:几十年坚守在船舶焊接这一行中让他荣誉等身,他也因此获得了“焊神”的美誉。
1977年从技校毕业后,张翼飞进入中华沪东造船厂,成为一名电焊工,几十年的船舶焊接生涯中,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却从来没有离开船舶焊接的一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船厂领导就想让张翼飞转到管理岗,但张翼飞一直没答应,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老到不能干一线,即便不在车间,也还是可以搞搞工艺研究的。“去管理岗位我能干什么?还是踏踏实实在一线好,学有所长,毕竟焊接才是我的专长。”
“要说诱惑,年轻时在日本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负责人就说让我“黑”(户)下来,还给解决车、房子,那诱惑大多了,但不能忘本啊。”张翼飞表示,“感觉这么多年就做了焊接这么一件事。”
“坚守”与为他的工作生涯做了注解,也诠释着一个普通工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像张翼飞这样一直坚守的同一岗位上的人不在少数,但更多一线工人在频繁换着工作。有统计显示,迫于生活压力,中国的农民工平均每年都要换2份工作,更有甚者要换5份以上的工作。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一般是3年,日本是10年,而德国是20年。
“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啰。”张翼飞感慨到。
“坚守”是抚平各行各业浮躁情绪的“良方”。受浮躁心态的影响,很多人一提到工匠精神就认为是过去小作坊式的‘慢工细活’,觉得与互联网时代格格不入,但事实上,二者并不相悖。去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由“大”到“强”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工匠精神的呼唤,哪怕进入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也从不“过时”。
关键词:专注 “差不多”先生做不得
“没有过时的精神,只有过时的人。”
张翼飞告诉光明网记者,和多数行业一样,焊接工人少有机会系统学习,很多时候都要靠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来累积经验。
在张翼飞看来,只有犯错才能找出问题所在。“犯错了不能差不多了事,一定找出毛病多总结技艺才能不断提高。”他无意中透露的他的诀窍,“我这么些年就是在犯错、挑错中走过来的。
张翼飞的桌上都是焊接方面的书
“有一次船检的时候,发现船体焊接部位出现了很多裂缝,却怎么也找不出原因,我没有让工人简单重焊了事,而是仔细询问他焊接时情况,后来发现是工人在船舱内部焊接的时候,外面下了点小雨,一冷一热让钢材变脆了。”张翼飞向光明网记者谈起一次“挑错”的经历。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每次发现新问题,张翼飞都会总结出来,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他将各类常见问题汇总,编写了一部《船厂焊工操作手册》。“要学着给自己挑错,绝不能差不多就行。”张翼飞说。
“差不多就行了。”是工作中再常见不过的一句话,却也是对于产品质量伤害最大的一句话,“中国制造”一度成为“廉价制造”的代名词不能说没有受这种心态的影响。“差不多”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没有量化标准,但同样造成的危害也是难以预估的。
“不能对这种心态习以为常,要时刻绷紧弦。”
记者在张翼飞的办公桌上看到,除了电焊专业类书籍外,上面还有不少名人传记。“以前总是光盯着电焊的书看,后来领导建议我看些传记,更全面一点。”张翼飞不好意思地说。
事实上,这些书只是张翼飞钻研的内容的冰山一角,每当发现新问题,张翼飞就会一头“扎”入资料中,不解决不罢休,用他的徒弟魏凤云的话来讲:“就专注在焊接上,其他什么也不想,着魔了。”
关键词:底蕴 工匠精神非‘外国造’专属
“着魔”的张翼飞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他一直认为德、日等国对产品近乎苛求的态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因为工匠精神从来不是舶来品。从冶金锻造到瓷器丝绸,从古至今,从个人到行业,中国从来不缺少工匠精神。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船舶制造业收到巨大影响,不少欧洲船东都借用验收的机会对焊接质量“挑刺”,还对工期以及焊接方式提出一些过分要求,故意让验收不通过,借以延期交船甚至弃船,沪东造船厂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资金流转。
“不怕你鸡蛋里挑骨头,就怕你挑不出来。”
正在传授技艺的“焊神”张翼飞
在一次焊接任务中,张翼飞主动请缨,带着自己的团队没日没夜一头“扎”车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焊接任务。欧洲船东验收时还想故技重施,但他们在最容易出问题的驾驶室里检查了半天,也没能说出一个“no”字:焊接部分几近完美。
“我们远没有必要将国外的工匠精神看得多么神秘,我们整体上需要提高,但完全可能学而胜之。”张翼飞表示。这次验收还创造了一个轰动整个公司的记录:验收用时最短的一个分段只用了五分钟,这项记录至今仍高悬在沪东造船厂的“记录墙”上,无人能撼动。国外一众挑剔的专家对这个“大个子”(张翼飞身高超过190cm)的态度就一个字:服。
事实上,不仅在工匠的比拼上,我们能学而胜之,很多行业目前也呈现赶超的趋势。
光明网记者在珠三角地区曾看到,在度过金融危机时期的低谷后,留下的企业吸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难以经受经济波动的教训,开始需求品质上的突破:打破技术瓶颈。
“品质决定品牌,品牌决定销量。”这是以很多企业倒闭的惨痛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也成了珠三角企业转型的信条之一。以某放疗设备企业为例,他们五年投入了一个亿的研发资金,耗时3年自主研发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在过去追求速度的市场竞争中是不可想象的。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坚守的信念、专注的态度以及敢于超越的信心。《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提出了第一个十年计划,不论是个人还是行业都需在践行工匠精神的路上走得更远,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格局中赢得有利地位打下坚实根基。(光明网记者刘超)
相关链接:
传承“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改革需“制度给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