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匠”王东江对工作精益求精(图片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8358所提供)
光学零件要实现各个波长“光”的信息准确和完整传递,对表面的光滑度要求极高,业界都是以纳米为精度单位进行衡量。如果将这种精度与人的发丝做比较的话,竟然只有发丝的百分之一!不过面对手工打磨难度激增的挑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8358所的首席技师王东江却通过他的这双手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光加精度的高峰。
为了不断满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产品的要求,王东江忘我精钻、苛求极致,在光学冷加工和红外零件精磨抛光工作中实现军工产品的高端制造。2016年,王东江被天津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联合授予“国防工匠”荣誉称号。
以严苛的技术守护国防安全
光学零件相当于武器装备的眼睛,只有瞄的准,才能射的准,想要实现精确制导,必须精益求精,一旦失误就会付出血的代价。用王东江的话说“你产生了误差,你打人家不准,人打你可很准。”
军事上应用的产品所要达到的精度更高,新型非常规的零件层出不穷,加工难度很大,军品任务又有着严苛的时间节点,既定的时间完不成生产任务,就会使预研的项目遭受损失。王东江当学徒时老师傅的一句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你的技术如果跟这个零件相近或低于它的时候,你也能干,就是慢;当你的技术和它持平的时候,也能干;什么时候最好呢?就是当你的技术和能力超过它,你就可以驾驭它、控制它。”
从那以后,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度上,王东江都会给自己一个更苛刻的标准,图纸要求的精度是发丝的百分之一,他就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一点。以更强大的技术储备、完善的设计方案、周全的应急备案和快速细致的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肯钻研、重积累的王东江多年来整日与机器摸爬滚打在一起。在磨合中不断掌握机器性能、挖掘机器潜能,实现“人机合一”。虽然他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工艺人员的话说,王东江对材料的种类和加工方法的认识比学校里的老师还要精通。只要有新的材料,业余时间他就拿着干坏了报废的零件研究,在没有接到项目的时候,他就提前熟悉机器的特性。2003年,某科研所请王东江加工一个精度非常高的锗零件,外圆尺寸250mm,面形精度要求RMS小于30nm,任何出现形位公差均在0.01mm以内,并且只有一件毛坯,要求100%的成功率,风险巨大。王东江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零件加工。
在匠人之心传承古老工艺
光学加工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加工过程的时机和手感等很难用语言描述,技艺传承的难度非常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加工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在王东江看来,方法大于手艺,他总结出最简化、最易掌握的方法教给徒弟们,把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都详细分析。此外,他还轮流安排不同的工作给每个徒弟,并定期互换,在工作中观察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工作悟性,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确定培训方案。
2013年“东江工作室”成立后,在王东江的帮助下,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得以尽快成长。在一线探索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经典光加技能人员后备梯队,确保绝活绝技传承,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通过交流研讨、授课指导等形式,将绝活、绝技和先进操作法进行推广,提升了经典光加组全体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年来,共培养光学加工技能人员30余人,12人成为光学磨工技师,是型号研制和生产中的中坚力量。
(陈思宁对本文亦有贡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