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江苏盐城市卫计委40名青年后备干部走进“道德讲堂”,听党员郑巧玲讲述她资助21名新疆学生的故事。
开设“道德讲堂”是盐城市委党校的一项创新,让每一批培训班的学员与“中国好人”郑巧玲面对面交流。“由此在全市各级干部中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推动援疆工作。”盐城市委党校纪委书记刘汝华说。
2010年起,新疆察布查尔县成为盐城市对口援助单位,市委党校负责培训该县的各级领导干部。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时任校服务中心主任的郑巧玲自费带领食堂和宾馆人员去新疆,了解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接待礼仪。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郑巧玲发现当地有一批孩子因贫困面临辍学。受限于经济条件,她开始准备挑选两三个孩子资助,但看到一张张简历时,她觉得“一个都不能放弃”。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2011年起,郑巧玲资助的21名中学生都陆续考上了大学。“妈妈”,是孩子们对郑巧玲共同的称呼。
在郑巧玲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一个微信群,名叫“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孩子们在这里向“妈妈”汇报在学校里的表现,或者发来问候微信。
郑巧玲1988年进入盐城市委党校,为资助学生,她拿出工作多年积攒的工资,给每个孩子每年资助2000元,遇到生病等特殊情况还另外再给钱。
今年20岁的维吾尔族姑娘哈丽米拉,6岁时父母双双去世,由伯父抚养长大,伯母生病长年卧床不起。依靠郑巧玲的资助,如今她已如愿考进吉林财经大学。
这些孩子和郑巧玲的儿子是同龄人。“几年下来,感情越来越深,我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了。”郑巧玲说,过年时尤其想念孩子,就请新疆当地老师寄来照片,然后到照相馆放大,在身旁标注姓名,再去商场按照身高和体型,给每个孩子买一套羽绒服和保暖内衣。
对资助行为,郑巧玲一直“保密”。直到盐城党校领导去察布查尔县出差,才发现“郑妈妈”在那边已经很有名。之后,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2014年,郑巧玲当选“中国好人”。也是这一年,她决定去见孩子们,一起庆祝他们考入大学。
“正式见面前,有孩子在信里说,‘妈妈’会不会长得丑?”说到这,郑巧玲忍不住笑起来。“每次因为工作和生活感到疲惫时,想一想孩子们的可爱,就变得愉快起来。”
2015年,郑巧玲不再担任服务中心主任,成为党校一名普通职工。虽然工资收入变少了,但并未影响到她的资助行为。她说,一定按照承诺,帮助21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据刘汝华介绍,党校开设“道德讲堂”以来,郑巧玲已经与几十批学员进行了交流,无论新疆还是盐城的学员,都被她的善举所感动,他们认为,郑巧玲的经历对各自的人生道路开启了一盏明灯。
面对大家的夸奖鼓励,郑巧玲说,尽己所能,做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事,看到孩子们能考入大学,那种快乐难以言表……
相关链接:
司机捡娃帮找爸妈 市委书记点赞"又一个海口好人!"
“好人法”能否成为好人“通行证”
好人难做!美国黑人街头助人 反遭警察射伤
中央文明办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 网民盛赞身边好党员
“老好人”大多患取悦症 勇敢学会对别人说“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