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
9月7日开始,一年一度的东盟系列峰会开幕。李克强总理先后出席了中国东盟(10+1)峰会、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10+3”峰会,以及东亚峰会,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阐释中国推动区域合作的理念。因为今年是中国东盟对华伙伴关系建设25周年,中国如何总结和评价过去25年与东盟开展合作的成就,对进一步开展与东盟合作持什么样的态度等问题备受关注。我们看到,总理在讲话中阐述了对待中国东盟关系的明确立场,发出了继续推动双边合作的善意信号——即中国珍视与东盟的密切合作关系,将以过去25年合作的成果为基础,致力于在未来25年里与东盟建设“成熟”的双边关系。
1. 提出中国东盟关系前后“两个25年”概念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1年,刚刚走出冷战格局羁绊的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取得了重要突破。或许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钱其琛副总理出席东盟外长会这个“简单”的外交事件,会成就25年后中国东盟令人难以置信的合作成果:双边贸易近60倍的增长,近1600亿美元的双向直接投资,超过2300万人次的双边年度人员交流。
从这个角度看,总理明确提出“两个25年”概念对指导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建设、推动双边合作的深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提出“两个25年”目标说明中国已经认识到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到了一个分水岭。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以经济合作为抓手建设中国东盟关系的做法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因此在下一个25年里,中国东盟关系建设将会采取经济和政治安全问题“两手抓”的新局面。其实,这种变化从2013年就开始了,当时李克强总理倡议推动中国东盟“2+7”合作,已经开始平衡经济和政治安全以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第二个25年概念的形成说明中国对中国东盟关系充满期待。而对25年后双边关系成就的期待,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对当前与东盟关系面临的一些困难的认识:即在合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摩擦,是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中国东盟之间利益磨合、关系由浅入深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把目光放到25年之后说明,中方坚信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且中国也将为越过这些障碍,在更高的利益互动层面上塑造稳定合作、和谐双赢的局面采取措施。
2. 提出建设“成熟”双边关系是理性回归
总理提出的下一个25年中国东盟关系合作目标是建设“成熟”的双边关系,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性回归。首先,这说明中国已经意识到前25年中国东盟合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这个快速发展本身就说明双边关系还不成熟,因为无论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都是变化。总理把这个时期称为“成长期”,正是因为中国开始理性地看待前25年中国东盟合作所取得的成就。而伴随着对前25年成就这个认识的,必然是对政策的反思。所以我们前面提到下一个25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政策会有调整。其次,“成熟”双边关系的首要特征是稳定,它将以比较牢固的双向利益链条为纽带,以相互之间积极全面的认知为基础,以充分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能够经得起突发矛盾的冲击,可以心平气和地探讨解决矛盾冲突甚至一些重大利益分歧。把“成熟”双边关系作为目标说明中国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认知越来越理性,将会把中国东盟关系带回到作为建立在双方各自利益考量基础上的博弈结果这个轨道上来。
当然,“成熟”的中国东盟关系不会自己到来,需要双方在合作中磨合建构。从中国方面来讲,至少目前已经提出了思路,总理讲话中出的构建政治安全合作新平台、培育经贸合作新动能、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共同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都是重要的具体措施。相信中国认识的转变会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新的面貌。
中国东盟合作的下一个25年值得期待。
相关链接:
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 张高丽提扩大共识合作六点建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