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第一次到松拜边防连。
关于第一声“朱妈妈”的故事
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拥军人物,会被战士们称作“妈妈”呢?
1996年9月,朱立凤随中国摄影家采风团偶然来到伊犁特克斯河畔格登山下松拜边防连。那是一个环境极其艰苦、路途遥远的地方,极少有人去。她得知,边防战士夏天在40度高温下卫国戍边,冬天在零下40度严寒中屹立边境。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来此探望,半年才能收到一封家信,看着自己儿女一般年纪的边防官兵,朱立凤十分震撼与感动被深深感动了。当时,一位四川籍的班长蒋斌情不自禁喊出一声“朱妈妈”,顿时激起当地战士们心中的共鸣。
一份连接常州和松拜,跨越数千里的母子情缘就这样开始了。
“妈妈号”(谐音)妈妈好,松拜边防连61个兵儿子16天亲手用61颗子弾做给妈妈的珍贵礼物。
关于“朱妈妈个人成才基金”的故事
“我每次新疆,总要费劲心思想着给边关的兵儿子们带点什么礼物。”朱立凤说,漫漫20年,她送过月饼、送过保温杯、送过健身器材、送过很多很多,自己也记不清了,虽然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带去的温暖和关爱一直流淌在每一名战士的心中。
2000年,朱立凤三上松拜,收到全连官兵一份特殊的礼物——“妈妈号”坦克模型。她同时获悉,边防连中来自甘肃陇西的霍俊红考上了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战士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有出息,我这个做母亲的怎么能不给点奖励呢!”她在连队设立的“朱妈妈个人成才基金”,只要是立功受奖、考上军校的兵儿子,都给予奖励。当朱妈妈拿着奖金送到霍俊红值勤的哨楼,霍俊红非常激动,他说:“从小到大,亲妈妈都从来没有给这么多钱。”
几百元钱虽然不多,但对于战士们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至今,已经有80多人次获得“朱妈妈个人成才基金”。
关于“侯波妈妈的重托”的故事
2010年“八一”前夕,朱立凤第10次来到边关。这一次边关行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她带着86岁老兵、中国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妈妈的重托,带来了她老人家亲笔签名的红色经典名作《开国大典》及《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
老八路徐肖冰、侯波,这对摄影界著名红色“摄影伉俪”双双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朱妈妈结识二老也有20多年了,因为学习摄影走到一起,善良温馨、勤俭朴素的二老认朱立凤为干女儿。
2004年春节,二老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报朱妈妈大雪天去新疆边防慰问部队的情景时,激动地哭了。回来后朱妈妈去北京探望二老时,他们翘着大拇指说:“你做得好!做得好!替我们多做点慰问子弟兵的工作,我们感谢你,我们也是老兵啊,对部队有深厚的感情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