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9月11日,村民在家训文化馆“古代经典家训”展示区参观。 韩章云 摄
中新网漯河9月12日电(韩章云)“小家训,大规矩”,这是河南省临颍县龙堂村家训文化馆的开篇之言。而在这个有着700余户村民的村子里,500多个家庭都立下了自家的家训,挂在墙上。立家训,树家规,正家风,让这个小村庄形成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村风民风。
9月11日,记者在临颍县龙堂村的家训文化馆看到,村民的家训,除了挂在自家墙上,都集中在家训文化馆展出。在这座独具乡村气息的家训文化馆里,展出的既有古圣先贤的经典家训,也有村子里的中小学生创作的家训主题作文、手抄报,以及解放后村子里出的大学生、军人照片,展出内容十分接地气。
龙堂村党委书记郭自安告诉记者,龙堂村已经立下家训家规的家庭有500余户,一部分在家训文化馆里展出,其余的收集在村里编写的《传承家风》一书中。
“家训就是家里的规矩,家家户户立规矩、不出格,就能避免很多社会问题。”郭自安介绍说,龙堂村从2015年12月份开始筹划创建家训文化馆,在全村征家训,鼓励全村老少参与互动晒家训、行家训。2016年5月26日,总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家训文化馆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看到,家训文化馆里展出的有著名的诸葛亮《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历史名篇,主要倡导忠孝义礼的传统价值观。而村民们的家训,多把孝顺父母、爱国守法放在前列,契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龙堂村的家训文化馆展出的还有村子里的榜样人物和事迹,倡导村民向上、向善、向美,十分接地气。 韩章云 摄“村民李代法家是经商的,他家的家训是‘不占便宜,做生意笑脸相迎,买卖公平,不赚昧良心钱’。村民李绍志家的家训是‘干本分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每一家的家训都有自己的特点。”郭自安说,家训征集到位后,村里不修改底稿,“村民家训没有水平高低之分”。
古人家训是静态的,而龙堂村村民的家训是动态的。村里组织中小学生以家训为主题写作文、创作手抄报,让家风家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龙堂村村歌《龙堂村一家人》已经被村民编成广场舞,每天在村里的广场上响起。《龙堂村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认定的行为规范……明理守法、爱村爱家是龙堂村人普遍认同并践行的价值观。
村民张更银家的家训是“继祖先,重读书,做善事,扶弱残,睦邻里,勤本业”。“不管啥时候,好学、善良、勤快都是我们家每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张更银告诉记者,立下家训,家里就有了核心和凝聚力。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龙堂村,改革开放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瘠的盐碱地里形成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木业产业三大经济支柱。村子里走出了三百多名大学生、一百多名军人,上大学、参军入伍是龙堂村人最自豪的选择。
现在的龙堂村已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河南省首批最美宜居村庄”。现代农业、木业产业、食品加工成为村子里的三大支柱产业,村办集体企业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村史馆、书画室、图书馆、道德讲堂、家训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丰富了富裕起来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之本在齐家,家之本在修身。龙堂村的辉煌发展就是村规、家训、祖训在教化育人中发挥的特殊作用。”郭自安介绍说,目前龙堂村正在编写村谱,龙堂村七大姓氏、700多户家庭的家谱都会列入其中,“就是希望村民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经营好自己的小家,爱国爱家。”(完)
相关链接:
海口文明家庭:父母言传身教铸家风 子女反哺奉敬双亲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