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邝晓霞
凌晨找寻走失老人、激流中救援被困群众、为贫困户送上温暖……在他的公益服务生涯中,无论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还是在每一个平常日子里,只要群众需要,他便和同伴们赴汤蹈火。
“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郑磊,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负责人。这个有些腼腆的公益服务志愿者,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无悔的人生。
集结——为了挽救生命
第一次见到郑磊,如果他没有穿着救援队制服,估计很少有人会把他和一个救援者联系在一起。身材瘦削,一脸朴实的模样,从外表看和一个应急救援的现代“侠客”有点差距。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年轻人,创立了一支民间救援队。2014年成立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在我市开展了无数次应急救援,大至“威马逊”这样的台风灾害,小至宠物猫被困楼顶这样的生活琐事,随时都能看到他和同伴们的身影。
一切源于几年前郑磊在路上遇见的一起车祸。当时,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汽车追尾,人被挤压在车里,生命危在旦夕。“我第一反映就是要马上救人,于是一边报警,一边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救援。”郑磊回忆,当时还发动了路过的群众指挥交通,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最终挽救了一个生命。这一次经历,让郑磊萌生发起建立一个应急救援团队的想法,并迅速发出集结号,于2012年开始筹备组建工作。目前,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共有49名成员、19名专业骨干队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有一技之长,加入这支队伍只因同一个愿望——在灾难时期为民众提供人道救援与救助,一切为了生命的呼唤。
使命——危难之际挺身出
2014年9月,一场台风“海鸥”在海口新埠岛引发了严重的海水倒灌,郑磊带领着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队员,一行人乘坐橡皮艇、手持探水位棍深入受灾地区。在那里,10几名被困群众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等待救援,其中的老人、孕妇和残疾人举步维艰,根本无法自救。在探明路况后,队员们在确保路线安全的情况下,将被困群众成功引导转移。老人、孕妇和残疾人刚被抬上橡皮艇,队员中的一名医护人员志愿者就为他们提供了专业的院前急救。
“我们虽然是民间公益组织,但也要有专业水平。”郑磊告诉记者,救援队平时不断通过强化式的专业培训,以备不时之需。“要努力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救援在后,不如预防在先。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成立以来,开展了院前急救知识培训30多场次。“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心肺复苏等施救。”郑磊说,每年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让人心痛,平时,救援队会组织开展活动,通过各种事例、各种方法让群众知道怎样预防溺水死亡事件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坚守——传递社会正能量
由于是公益组织,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的队员均是自愿参加各种救援活动,没有劳务费,车费和伙食都是自筹。目前,郑磊个人投入已有4万多元。这支队伍应对的挑战不仅于此,当不少人以为作为一名救援队队员是件挺光荣的事吸引大众目光的同时,非政府组织的身份也让他们遭受诸多不理解。
“刚开始去做这些事时,有些居民不理解,以为我们是政府部门人员,觉得救援是理所应当的事,便袖手旁观。”郑磊说,很多时候他和队员都很郁闷,但是渐渐地,群众看到了他们的付出,渐渐参与进来,能够帮助清理垃圾、障碍物等,为救援贡献一份力量。除了参与救援行动,海口市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还经常参加慰问等公益活动。今年1月24日,海口遭遇“霸王级”寒潮肆虐,郑磊带着救援队20多名队员,与海口日报等单位一同为海口市四个区410户贫困家庭送去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温暖。
海口开展“双创”工作以来,民间灾害应急救援队启动了“爱之行·动于心”项目,郑磊带领着队伍关注走访慰问海口特困家庭,对有求助的困难家庭开展持续帮助以及慈善捐助。在郑磊的个人微信里,不时可见他的身影穿梭在峡谷山峦间、暴雨浓雾里。他写道——极限攀登不是挑战生命的极限,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我的兴趣爱好不少,攀岩能够让我增强抗压能力,更好地在每一次紧急事件发生时冲锋陷阵。”除了是一名应急救援志愿者,郑磊更多的角色是海口市第二车管所工勤人员。此外,他的家里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对于在工作、家庭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中找到平衡点,郑磊自信满满。14年的救援经验,用心成就的公益梦想,他表示一生无悔。
相关链接:
值得学习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访南非共产党总书记恩齐曼迪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