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学“三进”系列公益讲座,让传统经典滋润了每个学生的心灵。 记者吴祝好 摄
“双创”以来,国学“三进”公益讲座有效地传播了文明。
记者 吴祝好
7个多月、20多位国学专家、30场讲座、10000多名受众……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协办,海口日报社承办的大型国学“三进”系列公益讲座完美收官。活动以讲座形式进学校润童心,进社区播文明,进乡镇扬善行,让国学的种子撒播于椰城的各个角落,“活”在人们心中。
童子雕琢,必先雅制
进学校
当下,种种“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气”依然在召唤天性纯良的学子走向经典。对于刚刚进入中小学校门的小读者来说,在这样的年纪,究竟该读什么书?菁菁校园里,面对着几百双童真的双眼,国学专家贾冬阳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中的语言,人的才性是天赋的,但后天的教化同样重要,因此要慎重对待自己学习生活的开始。无论雕琢木器,还是给丝绸染色,关键都在一开始;一旦“器成彩定”,就没法改动了。少年人要雕琢自己的性情,必须从高贵的经典作品入手。只有从根本性的、开端性的经典入手,才能获得伸展的能力,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种种风格的“枝叶”。如果只读那些未经岁月淘洗的流行作品而没碰过根基性的经典,那学习与阅读必然是无根的。
海口孔子学堂校长田桂良建议,“从《论语》读起,因为《论语》既能‘兴发心志’、‘化性起伪’,又能‘定其根本’。心中有了《论语》,坏书就看不进去了。”每到一处学校,校园都浸润了朗朗的读经之声。“这是一种传承,让国学经典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灵。”琼山一小校长告诉记者,基本上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一本《三字经》。国学是一颗种子,在学生们童真的心里播种,终有一天碰到适宜的时机和气候,它就会开始萌芽生长出来,蕴含在文本中的道理与智慧也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和人生经验的丰富慢慢释放出来,滋养他们的心灵、调教他们的言行。
以孝为本 常怀善心
进社区
孝道作为道德规范,它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还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孝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成为道德伦理的高尚人格和人际义务的重要精神源头,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因此,和谐社会里应该以人民性和科学性的标准把握传统孝文化的伦理精神本质,挖掘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因素和普遍价值,赋予其现代伦理精神。
正如一首诗中写道:“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每走进一个社区,每传播一个善念,总会唤醒人们心中的善行。“说来惭愧,我自己开了一家足疗养生会所,为很多客人洗脚按摩,可到现在都没有请父母去洗个脚。”听了孝道讲座,符先生潸然泪下。
“工作的繁忙、生活的艰辛不是借口,把消费在应酬的时间挤出来陪在父母身边,这是正理。一个廉价的电话代替不了真正的孝心,只有实际行动才可以安慰父母寂寞的心。”秀英海港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讲座结束了,但孝心和善行会继续下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不仅是中华美德,普世价值,更是人类情感重要的维系支撑,孝敬父母和长辈,不光是责任,更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解读文化 净化心灵
进乡镇
“真正的文化是一种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国学专家、央视百家讲坛嘉宾刘兴林教授认为,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身在现代的我们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可以随处看到流行网络语,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信息知道很多国际前端的事物。“但是别忘了在追逐科技创新的信息时代,也要持有一颗优雅宁静的心。”海口伏羲学校副校长殷昭伟提倡,多读古诗文,多听古曲,净化内心,并现场播放优美的古曲。
“聆听时,令人能充分得到宁静,空灵、飘逸,悠扬动听的古曲,会带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意境,仿佛是一个久远的约定,当那清净如水的音符在这夜色里飘起,空灵悠远的足音,久久地回荡在心中,心灵一片意外的宁静,很美很美……”琼山区甲子镇中心小学学生李妙,听完讲座后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相关链接:
习近平向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致贺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