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团到达会师圣地会宁。图为采访团成员在会师纪念塔前献花致意。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
千龙网甘肃会宁9月21日讯(记者马文娟)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红军总司令部旧址的门口,摆放着两只水桶。这是朱德当年挑水用过的水桶的复制品。它们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红军总司令部所在的邢家大院,是一栋典型的会宁民居,房檐都朝着自家院,称作“一泼水”。朱德住到这里后,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特色,就问房东,为什么这建筑这么特别?和朱德一样,很多来自南方的战士也很好奇。房东大爷告诉他,当地干旱少雨,每到秋天,降雨量比较多的时候,这种房檐能让尽可能多的雨水流到自家水窖中,提供他们一年的饮用水。
房东大爷的话朱德听在耳里,记在了心间。很快,他为部队拟了一条纪律:水窖里的水一律不许用,留给老乡,咱们的生活用水到西津门外的祖厉河去挑。但是,当地人都知道,祖厉河又叫苦水河,因为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连鸟都不愿意喝,但是红军做到了。
如今,西津门被改名叫做会师门,当地的百姓也不再需要靠天喝水。甘肃水利部门对会宁十分重视,修筑引黄灌渠,引进洮河水,生活和灌溉用水也不再是问题。
这间小小的院落,不仅是红军长征会师所在地,更见证着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
今天,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小红军的故事。他的大名已经无人知晓,小名叫做林娃子。林娃子是一名红军的通讯员,来到会宁为部队打前站。他借住在当地一个姓魏的人家,家里有一个3岁的孩子魏煜。14岁的林娃子总带着魏煜一起玩,情同亲兄弟。
一天上午,乡亲们得到了红军到来的消息,家家户户挎着竹篮到外面迎接。林娃子也带着魏煜来到村外的路旁。正在红军队伍到来时,空中突然飞来敌机,展开了密集的轰炸。红军带领百姓们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林娃子却发现,魏煜因为太害怕,蹲在地上不停颤抖。这时,一枚炸弹落在他身后,林娃子扑了过去,把魏煜紧紧护在身下。
第二天一大早,乡亲们循着哭声找到了魏煜,他完好无损,林娃子却被烧得面目全非,失去了生命。闻讯赶来的朱德抱起林娃子的遗体,说:“伢子啊,长征你都走过来了,你却牺牲在这儿了,福你还没享呢。”
为了纪念他,魏煜的父亲把林娃子的遗体埋在了他家的祖坟旁,每当祭奠逝去的亲人时,也来看看林娃子。魏煜长大后,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取名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连起来就叫做继续长征。如今,魏煜也已离开人世,儿子把他的坟安在了林娃子的旁边。
这对儿时的玩伴又可以在一起了,这里的百姓与红军的故事也必将继续流传。
9月2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团到达会师圣地会宁。图为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建筑采用了当地民居特色“一泼水”。千龙网记者马文娟摄
9月2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团到达会师圣地会宁。图为朱德当年挑水用过的水桶的复制品,原件收藏于会师纪念馆。千龙网记者马文娟摄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育产业、促脱贫:周湾村的精准扶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