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北京人住在大石窝
房山镇江营遗址代表性文物亮相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昨天,房山大石窝镇江营遗址出土的117件(组)代表性文物亮相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今年是房山镇江营遗址发掘30周年。镇江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空白。
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于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那么此后至商周时期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北京人生活在哪里呢?30年前,房山大石窝镇江营遗址的发现给出了答案。
据时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拒马河考古队队长陈光介绍,镇江营遗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拒马河考古工作队对镇江营遗址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考古发掘,在遗址上发现了上万年前的房址、窑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
北京晨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117件(组)陶器、石器等镇江营遗址先民制作使用的器物,既有生活用具,又有装饰品。一件件修复的陶釜、三足钵、红顶碗、小口双耳罐,让人感受到新石器时代拒马河畔鲜活的生活气息。置身于这些器物之间,观众会产生穿越之感,可以感受到先民农耕渔猎的生活场景。展厅还特意辟出一块区域,进行了镇江营生活区的原景复原,使观众对镇江营时期生活的北京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文物会说话。现场专家表示,大量出土的陶器、石斧、小石片刮削器等器物,让我们了解到,早在一万年前,先民已经具备了相当先进的制器工艺。而发掘出的房址显示,当时的房子是半地穴式的,有四根柱子把房顶撑起,屋地垫有质地坚硬的红花土。智慧的先民在拒马河畔掬河而灌,陶土而居,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了灿烂的镇江营文明,从而掀开古北京早期文明辉煌的一页。
市文物局副巡视员刘正品表示,镇江营遗址文物亮相周口店,使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旧石器时代文化发生交融,让镇江营遗址被更多市民了解。目前,镇江营文化的挖掘和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希望通过展览让镇江营遗址得到更多关注,从而推动研究保护镇江营遗址。
相关链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修复理念不当对长城反而造成破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