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浸染着淡淡凉意,9月23日深夜11点,浙江温州沿街的一玻璃门内仍灯光透亮,90后上班族黄青靠在窗边,安静地翻阅书籍,偶尔抬眼看到窗外有小车飞驰而过。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浙江温州不打烊书房渐次亮灯 铸就文化“新灯塔”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9-24 21:05

  温州市府路的“城市书房” 李婷婷 摄   

  中新网温州9月24日电(记者李婷婷)初秋的风浸染着淡淡凉意,9月23日深夜11点,浙江温州沿街的一玻璃门内仍灯光透亮,90后上班族黄青靠在窗边,安静地翻阅书籍,偶尔抬眼看到窗外有小车飞驰而过。门内,各类书籍整齐摆放在架子上,十多张轻便雅致的休闲桌椅有序排开。

  彼处喧闹,此隅宁静。这就是温州的“城市书房”,是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助实体街区图书馆。自2014年开出第一家后,至今已有17家“城市书房”在温州“亮灯”。经过2年摸索,它们已然成为温州的城市地标和文化“新灯塔”。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温州市委书记徐立毅看来,温州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要仓廪实衣食足,更要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良好的精神文明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本。”

  “城市书房”南塘分馆 (温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24小时“不打烊”书房 温州的“城市之光”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温州人也一直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两者皆因经商绝学闻名于世。很多人知道,犹太民族被称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但鲜为人知的是,温州人也是最爱看书的群体之一。

  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向中新网记者介绍,温州市的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为6.08本,高于全国人均4.56本。2014年温州市图书馆的人流量为253万人次,借阅量为265万人次,在全国地级市公共图书馆中排名靠前。

  让胡海荣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由于旧城改造,温州市图书馆迁入新馆,县前头这家位于市中心的老馆作为分馆继续使用。“到了晚上八点半,常有读者恋恋不舍,抱着书不愿回家,并希望管理员延长开馆时间。”

  “这种对传统阅读的热爱,如何培养、延续?”胡海荣说,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阅读显得尤为珍贵。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建一个对市民开放、没有时间限制的自助图书馆?

  当年4月,第一家带着试探成分的“城市书房”应运而生。当地尝试将县前头老馆变成24小时运营,结果30多个座位常常座无虚席。

  看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当地决定让“城市书房”“多点开花”,并在设计上颇有讲究。比如,选址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馆舍面积150—300平方米,配置8000—3万册图书,由温州市图书馆每周定期调配;每个书房临近都有保安亭……

  对于在温州某银行上班的90后黄青来说,“城市书房”的出现,让她每晚有了新节目——步行15分钟到温州市府路的“城市书房”,在那里安静的看3小时书。

  琳琅满目的书刊资料,匠心独具的内景装饰,充满活力的植物点缀,氤氲飘香的咖啡香气……这些都是黄青钟爱这里的理由。“我特别喜欢晚上来这里,环境很安静。而且图书可以自助借阅,很方便。”

  黄青的感受正是“城市书房”追求的理念之一。胡海荣说,城市书房无人值守,同时配备有先进的自动化办证机和借阅机以及无人值守门禁,可实现办证、借阅、续借、还书等全自助功能。他说,“城市书房建设的体量不大,突出小而精,市民一走进书房,自然而然会有想读书的欲望。”

  据统计,温州市目前共有17家城市书房,辐射鹿城区、瓯海区和龙湾区等。记者在温州市府路的“城市书房”内看到,来的人中有垂髫稚童,也有耄耋老人,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公司白领,每个人都闲坐一隅,捧书而读。

  “依靠市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监督,城市书房运行以来没有发生不文明的现象,秩序、环境比有工作人员值守的图书馆阅览室还要好。”胡海荣说道。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温州“城市书房”总流通人次44万人,外借书本21.8万册,办理借书证及开通市民卡1.3万张。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房,成为了温州的“城市之光”。

  多方合作的文化样本 构建15分钟阅读圈

  “城市书房”东瓯智库分馆 (温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24小时不打烊”,这从台湾诚品书店引入大陆的新兴模式,如今在温州遍地开花。从走简约风的鹿城区文化中心城市书房开张,美式学院风的南塘城市书房运营,到传统中式风格的瞿溪城市书房迎客,这些“不熄灯”的“城市书房”在当地渐次点亮,并成为新“精神地标”。除了抢红包、刷朋友圈,“零时差”阅读也成了“低头族”新时尚。

  不过,这个纯公益的城市书房,又该如何消化成本呢?

  “这种公益行为想要持续下去,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新的合作模式的探索和量入为出的运作。”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柳升高说,这一切,当地一直在摸索着。

  首先,政府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2015年,温州市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建设10个新的城市书房,而温州市图书馆的1000万元购书经费也分配到各个图书馆站点。

  其次,是将运营成本压缩到最低。城市书房不配备工作人员,读者凭借温州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或市民卡完成自助借阅。保安兼任管理员的职责,每天深夜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每到深夜,无人书桌上的台灯也都会被关掉。

  再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能是文化部门“唱独角戏”,当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提供场所、社会力量公益装修设计等多方共建方式,为“城市书房”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让胡海荣欣喜的是,“城市书房”一经推出,社会反响非常好,很多商场、企业,社区纷纷主动前来表示愿参加建设。

  东瓯智库分馆就是温州市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例子。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为图书馆提供了160多平方米的场地与装修,温州市图书馆则负责图书供给。

  产业园的董事长马勇伟在谈到合作的初衷时说:“东瓯智库聚集了大批创意、文艺工作者,图书馆为爱看书的他们提供了大量以文艺、创意、设计类为主的图书,这儿已成为一个充电和休闲放松的阅读场所。”

  位于瓯海区梧田街道的城市书房南塘分馆也是依靠多方合作运营的公共文化场所。其中,社区提供了位置极好的临街店面,文化部门和街道提供了近50万元装修和设备购置费用,小区业委会投入35万元,以协调的红墙风格装修东大门,还配上露天咖啡吧。社区居民和中学生自发的充当志愿者来到书房义务打扫和整理书籍。

  多种模式的共同运作,既是在探索城市书房的生存之路,也是温州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商业意识的展现。“今年我们会再建10家城市书房,争取在每3公里直径范围内布局一家,在市区真正构建15分钟阅读圈。”柳升高说,通过城市书房体系的打造,解决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这是他的构想,也是“城市书房”极力打造的一条路。

  编织一张“城市书网” 公共服务普惠市民

  2015年7月,浙江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实行该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免费等,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温州的“城市书房”,正是浙江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典型。

  作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城市书房”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被列入温州市“十大民生实事”。其建设经验不仅引来不少城市参观学习,也为温州市政府正编织的“城市书网”构想奠定了基础。

  “城市书网”是温州市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包含“三城一网”——即“城市书房”“城市书巴”“城市书站”和“城市知网”。

  城市书巴,即“汽车流动图书馆”,延伸了人们的阅读空间。2013年,温州市投入8辆改装完善的小巴书车开展流动服务,将服务直接送至读者家门口,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截至目前,“城市书巴”已服务读者43万余人次。定点定时的“公交路线式”服务和灵活机动的“订制路线式”服务相结合,打造了一道亮丽的流动文化风景线。

  城市书站,即图书中转站,拓宽了阅读渠道。建设形式有ATM借阅机、社区街头书站和十足便利店借还站等,其小巧便利,有效缓解了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作为图书馆最微型的服务,“城市书站”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公里的问题。

  城市知网,是以“掌上温图”移动阅读和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创建的一个以读者需求为主体的全新服务网络体系,助力移动阅读,是“三城”的重要补充。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大型书店,还是城市书房,它们都是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较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书店这些零星分布的文化载体,静谧地散落在街头巷尾中,更能诠释出一座城市的味道。

  温州市委书记徐立毅直言,广大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他认为,只有文明程度高的城市,才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如果说过去温州这座城市给外界的印象是商业气息繁重,那么眼下,温州城里的24小时“城市书房”,以及无处不在的书香,将铸就成为一座文化“新灯塔”,演绎现代的新气质。(完)

 

 

相关链接: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峰会 在长春举办
王府井将打造戏剧演艺文化第一街 逐步清退低端业态
【网络媒体走转改】长征路上看“东方魔术” 文化瑰宝尽在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组图)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关切
云南石林2016年旅游推介会海口举行 促文化旅游一体化
浙江绍兴乌篷船风情月启幕 开创文化旅游时尚新融合

 

相关链接:
云南石林2016年旅游推介会海口举行 促文化旅游一体化
浙江绍兴乌篷船风情月启幕 开创文化旅游时尚新融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关切
【网络媒体走转改】长征路上看“东方魔术” 文化瑰宝尽在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组图)
王府井将打造戏剧演艺文化第一街 逐步清退低端业态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峰会 在长春举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林明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