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曲麻莱9月25日电 题:草原兴起“托牛所” 黄河源头的“新畜牧”模式
中新社记者 罗云鹏
“以前牛羊在哪里,人就得在哪里;现在牛羊交给‘托牛所’代管,自己就不用再和祖辈们一样‘固定’在草原上了。”才仁多杰在县城约改镇经营着一间小卖店,“虽然没仔细算过账,但是日子肯定是比以前(过得)好。”
“80后”牧民才仁多杰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人,此间地处黄河源头,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相关统计显示,目前该县县域境内可利用草山面积3308万亩,各类牲畜存栏量达47万头(只、匹),为纯牧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
才仁多杰口中的“托牛所”是当地一个名为“藏迪”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藏语意为“聚宝盆”。该合作社将牧民家中的牛羊及草场置于合作社统一放牧和管理,通过签订托管协议,实行按股分利,以帮助牧民向第三产业转移。
“把牛羊放到合作社就是合理的投资。”40岁的扎加是藏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于我们(牧民)来说,放一群和放几只牦牛没有什么区别,以前都是凭经验放牧,现在通过对牧户草场的整合,实行分区轮流放牧,不仅科学合理,还避免了一些因放牧造成的草山纠纷。”
于2015年成立的藏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现已吸纳45户牧民、超百人入社,集中管理和经营着1500头牦牛和2280只藏系羊。
“以前家里养着20头牦牛和50只羊,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必须每天都跟在牛羊屁股后面。”才仁多杰对比说,“虽然牦牛都进了‘托牛所’,但是酥油、曲拉等奶制品家里人照样能吃到,自己经营小卖店,妻子也在县城小学里做后勤服务工作,收入足够(生活)了。”
“在曲麻莱,有着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的说法。”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介绍,牲畜代管整合的方式,统一了抗灾保畜、畜疫防治和经营管理,通过扶贫扶持资金,已购买155头适龄母牛和208只适龄母羊纳入合作社,并以此作为牧民牲畜集体风险防控经营。
才仁多杰说,按照“托牛所”里签订的风险防控“合同”,如果有雪灾、疫情等发生,集体所养牛羊的一半收益会补偿给牧户,作为后续发展之用,另一半则属于合作社代管方,“如果遇不上(雪灾、疫情等不可抗力),这也是集体的资产,年末还能有分红,所以一点都不担心。”
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权、责、利共担的牧业管理体系,2015年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后,人均分红折价为5273元人民币。(完)
相关链接: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言献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