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那创新又靠什么驱动?
人才!
人才乃创新源动力
今年4月,长安汽车干了件大事:两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历时6天,完成从重庆到北京近2000公里的长距离路测。这样的路测,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上亦属罕有。
长安无人驾驶技术的曝光,为长安汽车赢来满堂彩,而黎予生这个名字,也渐渐为人所知。
“没有黎予生,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还得多等好些年。”路测圆满完成后,长安汽车一位高层曾作过如此感慨。
黎予生何许人也?曾长年效力于北美三大车企,归国前正在某跨国车企主持“智能交通与主动安全”研发项目。6年前,长安汽车将黎予生招至麾下,没过多久,后者便率长安汽车先期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In Drive智能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目前的长安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在他主导下,一步步由“纸上谈兵”走到“真刀真枪”。
像黎予生这样的创新引领者,在重庆各行各业中还有很多。
网贸馆,是重庆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大龙网的独创,它包括两个部分:线上,是一款供厂家与客户交流的APP软件;线下,有用于展览和体验的商品展销馆。
“一头连接国内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一头连接国外的众多零售商,让中国企业足不出户就做天下生意,也让国外消费者在自己的家中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大龙网创始人冯剑峰这样形容。
对开启这一跨境电商新模式的冯剑峰,渝中区科委有关负责人有很高的评价:“他有机会成为重庆的马云。”
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进行一系列创新,带动一个行业发展的例子,不仅仅在重庆,在世界范围内,已被无数次印证。人才乃创新源动力,绝非虚言。
培育创新生态 吸引天下人才
人才之于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要怎样才能吸引到天下人才?
良好的创新生态,贴心的创业环境。
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是照母山下一个美妙的所在。在这35万平方米创新核心区域里,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清渠环绕,但其最引人驻足之处,并不是堪比园林的环境。
“我们在规划时,最看重的就是构建园区内部的生态系统。”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春林说。他指的生态系统,不只是看得见的景观,更重要的是一个能支撑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发展生态,能够吸引各路人才、创客来此创新、创业。
这个互联网产业园的生态系统有何独特之处?
“园区和园区里的每一栋楼,都是一个相对独立、以大带小的‘池塘生态’。”杨春林说,“大鱼带小鱼、母鸡带小鸡”的孵化模式,是此地吸引力之一。
据了解,目前已有6个众创空间:腾讯公司打造腾讯(重庆)众创空间、博恩打造互联网金融众创空间、猪八戒网打造文化创意众创空间、隆讯科技打造移动游戏众创空间、赛伯乐打造移动互联网众创空间、华龙网打造移动新媒体众创空间……6家公司在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上各有侧重,其孵化培养的小微科创企业预计可集聚上千名各色人才。
智回宝网络科技入住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已一年有余。目前,这家公司有几十号人,在1000多平方米的大通间里办公。而刚进来时,它还是个只有7个人、几张桌子的“小虾米”。
杨春林说,在互联网产业园的六大众创空间,从底楼到顶楼,按照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布局了“四层空间”,正好完美阐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生态”:
第一层,创客首先来到底楼大厅的“创咖啡”,与其他创客碰撞思想找到志同道合者,迈出第一步;第二层,确定项目、启动资金后,到楼上的孵化营里租下几张办公桌,正式开始“追梦之旅”;第三层,在业务扩展后,注册公司,将办公室搬到楼上的“专业孵化器”,享受独立办公室;第四层,拿到风投,公司正规化,搬到拥有精美装修的“加速器”,展示公司形象实力。
让人才轻松上阵 各尽其才
除了创新生态,吸引人才还有一个秘诀——较低的要素成本。
重庆猪八戒网的首席执行官朱明跃算过一笔账:2008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一个季度的开支还不如竞争对手在北京中关村一个月的房租多,“成本比我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怎么拼得过我?低房价吸引了更多人在这里安居,这对公司就是‘人才红利’。”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我市从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在户口落户、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医疗保健、休假疗养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但重庆并不是单纯追求人才净流入。
“我们更希望通过双向流动,锤炼更多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市科委主任李殿勋说,重庆以人为本制定实施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是为了激发科研队伍的创新创业活力,使重庆逐步发展成为“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助推”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竞争无处不在。表面上看,谁家科技人才多,谁家就占有优势,握有竞争主动权。实际上,“人头”多寡并非决胜关键,拥有人才并让他们心态轻松地走上创新创业舞台,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调动其潜能,才能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竞争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
李殿勋表示,为此,重庆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激励人才、推动创新。
首先是松绑,让科技人才“动”起来。重庆将打破以往惯例,积极为科技人才松绑,让他们“动”起来。允许部分科研人员带着项目和成果去企业或自己创业,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产品、生产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激励,让科技人才“富”起来。今后,创新科技成果转让收益中不少于50%的部分,将用来奖励科研项目牵头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这种举措,让科技人员可以凭借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获得更多财富,激励作用非常明显。
再次是交流,让科技人才“活”起来。对科技团队和科技人员来说,长期进行封闭式研究,对外部世界最新研究方法以及最新技术和工艺,缺乏有效感知;没有“活水”注入,一个团队、一个区域的创新氛围也将凝滞呆板。所以,重庆不是单纯地引进人才,而将与国内其它省、市、区,乃至世界很多国家建立合作机制。通过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来为本地创新注入新的力量、增加新的活力,同时,还能锤炼出更多高层次的本土创新人才。
相关链接: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江苏常熟:“小细节”推进村务廉政“大监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