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口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委会大德坡村村民邹兰开启榨油机,微黄的油液缓缓流出,颜色明亮、清澈,浓浓的花生味顿时弥漫整间小屋。
“精准扶贫的干部帮我们把花生油进行品牌包装,‘兰姐’花生油现在卖得可好了。”邹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只能卖10元一斤的花生油现在在店里卖到32元一斤,收入翻了两番。透过透亮的花生油,记者看到兰姐的笑意挂上眼角飞上眉梢。为贫困户包装农产品打开销路、开设“扶贫超市”让企业和贫困户手牵手、一户一档实施致富之路……海口市在精准扶贫上“招式全发”,精准施策力拔穷根。
土特产“穿靓装”
兰姐收入翻倍
“已经卖完啦,明天记得早点抢购哦!”9月26日下午,在琼山区特色农产品OTO体验店里,店长林小蕾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忙着回复微信群里弹出的一条条新订单。
开业不到一个月,琼山区以农产品体验店为载体,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模式,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琼山“新奇特”农产品魅力,更让不少农户搭上了电商的顺风车。这其中的“兰姐”花生油,便出自琼山区甲子镇邹兰之手。
位于琼山区南部的甲子镇,是海口最偏远的乡镇。昌西村委会大德坡村村民邹兰和丈夫种了几亩花生,并采用传统古法手工压榨成花生油,虽然年年花生油香飘十里,却一直没有卖上好价钱。琼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邹兰一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邹兰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一直很努力,但收入仍无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自从村里来了精准扶贫的干部后,邹兰第一次触摸到了线上销售的世界。“他们指导我们改进了包装,还教我们学会了微信、微商城等网上销售模式。”邹兰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如今“兰姐”花生油被摆进了农产品体验店,“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不到10天时间便销售出了200多瓶,价格也从粗加工时的10元一斤,翻至如今的32元一斤。
时值中午,在琼山区甲子镇的一间榨油坊里,一台传统样式的榨油机轰鸣着,微黄的油液缓缓流出,颜色明亮、清澈,令人垂涎欲滴。“城里人爱吃,这油销得可快呢!”邹兰喜形于色。
琼山区农业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符君伟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协助邹兰一家推动“兰姐花生油”的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打开大型超市、淘宝等更多市场,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味道纯正的‘兰姐花生油’。”
“脱贫,没问题。”邹兰说,按照目前的销售,脱贫已不是梦。
一户一档走出致富路 蕉农“种出”新希望
三江镇眼镜塘村委会的一大片空地上,46岁的贫困户王强栽植的近千株香蕉苗已长出一片片鲜嫩的“风扇叶”。“一个多月前刚种下去的,长得还不错吧!”王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镇里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家的6亩香蕉将于明年七八月份就能迎来首轮收成,入账预计达7.5万元。
这是美兰区三江镇“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在美兰区三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显眼位置,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厚厚的蓝色文件夹,细数一下共有60份,里面存放的是全镇60户贫困户精准扶贫的工作档案。记者翻开其中一份档案看到,里面保存着贫困户申请书、入户调查登记表、村委会民主评议会记录等文件。
今年初,三江镇率先召开镇村两级干部精准扶贫工作培训动员会,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将全镇60户贫困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分解到镇村两级干部身上,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和措施,对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逐一进行研判。结合每户贫困户情况,划分类别、因户制宜给每户贫困户拟定可持续的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档案,一户一册,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贫困户除了种植果蔬外,还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养殖脱贫致富。”据三江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镇委镇政府还摸索出扶持发展莲雾产业、农户以土地入股种植,与公司、合作社发展种植业的扶贫新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