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耀
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2016年国庆假期前四天全国共接待游客4.15亿人次,同比增长13.8%,累计旅游收入3397.5亿元,同比增长15.1%。这些数字非常可喜,让人看到了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人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但是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一些景区却在“禁涨令”之后,打起了变相“涨价”的主意:打“擦边球”,甚至违规涨价等行为,着实给国庆出游的游人添了把堵。
所谓“禁涨令”,是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对全国景区门票价格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具体的整治时间是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然而,一些景区在整治期过后,立即在8月下旬至9月期间启动调价程序。例如,武夷山市物价局在“禁涨令”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召开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拟将大安源景区泰平洋水上广场门票价格由原来的30元/人次调整为40元/人次。
景区的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让人嗤之以鼻,风声过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做派,更是让人反感。不难理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定是基于长远利益的,然而部分景区却反其道而行之,只顾眼前利益,价格上调而园区的服务质量却不见改进,接待游客的人数增多了,而园区的配套建设却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长此以往,只会伤害景区的自身形象,让本来是可持久的文化消费最终演变成去过一次再也不去第二次的一次性消费,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说,在“禁涨令”结束的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开展价格听证会,属于明目张胆的行为,那么一些景区的政策“擦边球”,巧设名目花样繁多的变相涨价更是让人感慨不已。比如在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东北虎园熊猫馆门票价格听证会上,相关负责人称因为熊猫是从别处租借的,所以要申请独立门票,从去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经收费一年多了。这意味着游客去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要想看到熊猫就需要买两道门票,说得直白些,这其实就是变相涨价。作为游客的笔者不禁要问,如果下次笔者去某植物园参观,因园内有一些从热带或寒带移植过来的植物,笔者就需要再额外交费?或许这些景区还没弄明白一个问题——就是景区所新引进的项目是景区对外开放的最大卖点,是依靠这个卖点来赚取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如果不是奔着熊猫、不是奔着那些热带植物,游客压根就不会选择去这些景区。
除了变相涨价外,还有一种做法就是违规涨价。比如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50元以下的景区,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票价的35%。然而一些旅游景点的涨幅早已经翻番了。还有一些景区也会按照规定举行价格听证会,进行价格公示。然而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提前六个月公布”,但是我们的一些景区可以从公示到下文执行票价,只需要短短的4天即可,效率高的让人瞠目结舌,上文提到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就是这般。
在景区来看,涨价似乎成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不二法门。而事实上,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并不单单依赖于票价,还受制于消费者在园区的其他消费开支、消费者的人次等因素。因此定价合理、服务质量提高,或许才是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多次消费冲动,愿意多消费、消费多的好办法,千万不要让不合理的涨价行为成为堵在消费者心中的大石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