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团队为爱心注入时尚
微信可以处理旧衣物?海垦路八一新村邱洁偶然得知并关注“环太·城市英雄”微信公众号后,电话预约,一辆面包车上门取走了40多件不再穿的衣服。
面包车司机正是“环太·城市英雄”创始人之一,谢在骅。这位90后“海归”,从美国毕业后回到海南,与另外两名怀揣着“英雄梦想”的城市志愿者,一起成立了海南第一家旧衣回收机构。
10月7日下午,谢在骅的面包车满载2300件、共20袋旧衣物,穿街走巷回到分拣中心。在别人看来,这些旧衣物和垃圾无异,但谢在骅与伙伴们却认为,里面装着他们的公益与创业梦想。对回收的衣物进行筛选、分类、消毒,精准捐赠后,剩下的可发往广州的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循环再生。
仅2015年,“环太·城市英雄”志愿队在海口的旧衣回收量达到了226吨,约合136万件,按标准煤折合,减少的碳排放量为150吨,相当于种植了8000多棵绿树。
如今,志愿服务不再局限于 “老三样”:扫大街、看老人、做表演。海口民间志愿团队,让志愿服务变得更时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由1300名志愿者组成的义工互助协会,每天交通高峰期,志愿者准时出现在海口十字路口,宣传“文明礼让”;
由2300名志愿者组成的龙哥哥爱心社,关爱自闭症儿童,坚持为特殊教育学校服务;
由300名志愿者组成的广场舞大妈志愿服务团,来自全国的候鸟老人,免费传舞,入户宣传,堪当文明使者;
由200名志愿者组成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动员入库一万多人,挽救血液病患者。
制度平台为爱心持续护航
2016年7月31日,“公益海口”平台上线,志愿者点赞称“公益人有了‘家’”。这个“家”,可以挽救生命。
9月19日,一位因车祸重伤的少年急需B型血。志愿者杜江看到消息后,立即在“公益海口”网络服务平台发布了一则“招募单”。还不到5分钟,上千名志愿者关注,20名志愿者响应,1600cc的B型血很快募集送抵医院,伤者顺利完成手术。
通过打造志愿服务招募参与平台、供需信息平台和志愿者管理平台,海口逐步建立起“网上+网下”的动员模式、“需求+供应”的对接模式、“项目+常态”的服务模式。
今年9月10日,海口首个区级志愿服务交流平台“志愿龙华”上线,当天就有131个志愿者团体在平台上注册,吸引上万个志愿者参加。
除了建立平台,海口增设了一个志愿服务工作机构“全民公益办公室”,又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整合党员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等各类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
一系列制度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公益活动的决定》,确定每年3月的第一个周日为全民公益日;《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开展全民公益活动的方案》,健全志愿者星级认定、回馈奖励制度;筹建海口市公益基金会,设立“双创”专项奖励基金和志愿服务基金。
一个个品牌形成。关爱志愿服务品牌“关爱社区儿童”,便民利民志愿品牌“志愿集市”,“双创”志愿品牌“绿色管家”红袖章巡查队,心理疏导和帮扶品牌“妈妈训教团”,文明出行品牌“礼让斑马线 让爱先行”,博桂志愿服务文化街区“爱心墙”,《海口日报》“暖心小屋”,车站和码头的“志愿服务驿站”……
秀英街道阳光服务基地“青春守护·润物无声”回访帮教服务项目获得2015年“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美兰区关爱特殊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海口市妈妈训教团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龙华区金贸街道玉沙社区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海口在全部参评的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省文明办组织的文明大行动测评中,海口排名全省第一。
海口正在成为一座“志愿者之城”。
相关链接:
好人好事接连不断 凡人善举让海口更有“温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