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清晨的阳光,符永胆背着胶水下山,由于割胶,他的背习惯性弓着。“300株,今天割了3公斤干胶,卖不到20元。”他叹了口气说。放下胶水,符永胆就种地瓜去了,他准备多种上几亩,支撑起家中的收入。
符永胆,是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南训村委会福才村村民,一家6口,两位老人慢性病在身,两个小孩在上学,其中一个小孩先天性残疾,已经花了几十万元用于治病,除去报销部分,自己承担12万元,不仅花光了积蓄,而且债务缠身。
“种了300株橡胶,还有2亩地瓜。”符永胆说,不论如何勤劳的割胶,总是抵不住价格下跌造成的收入减少。“不过,这几年福才地瓜在当地算是有一定名声,加上白沙政府发展电子商务,不愁销路,准备今年多种,等明年收获可以多赚些。”
符永胆已经尝到了电商的甜头。他告诉记者,从网上销售地瓜价格要高些,今年卖了200斤,平均价格是5元/斤;而从传统销售渠道,平均价格是3.5元/斤。
“长期以来,农产品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农产品价低、甚至滞销,制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白沙元门乡乡长符锦云说,连上一张网,打开一片天,“让扶贫户搭上电子商务快车,不仅促进农产品销路增加贫困户收入,也让群众开阔眼界”。
今年3月8日,白沙元门乡南训村农村淘宝公益便民服务站开张。白沙通过“消费品入村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驱动,努力探索一条以电子商务为总抓手的“新经济与传统农业领域融合”和“新模式与扶贫攻坚融合”的发展道路。
“全县已经成立了37个‘村淘’服务站,白沙绿茶、蜂蜜、虫草鸡蛋等农产品也开始通过‘村淘’外销了。”白沙县扶贫办主任邓成耀说,今年5月,金波乡19户农户种植的2万余斤毛薯滞销,“村淘”合伙人与农户通过网络联手卖毛薯,滞销的毛薯很快销售一空,卖到了北京、辽宁等地。
南训村农村淘宝公益便民服务站负责人王丽萍说,白沙地处偏僻,农产品外销不畅,农民总是担心种了销售不了,现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起来了,连接全国大市场,现在不是愁销路问题,而是愁没有好的农产品。
“今年元门乡重点帮扶贫困户发展蜂蜜、地瓜、竹笋等产业,通过技术培训等,规范化种植,上规模、提品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符锦云说,把产业做大做好了,再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就可以让贫困户实现永久性脱贫。(记者况昌勋 通讯员张俊林)
相关链接:
海口“大坡特色”模式帮扶贫困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