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12位学者决定实名公开他们“重复”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阴性的”“不工作”等等。这样的结论通俗表达即是,他们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其实验方法“让人怀疑”。
这并非第一次有人质疑韩春雨的实验方法,但愿意实名站出来,并接受公共媒体的采访,却十分罕见。今年5月初,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了一篇论文,声称发现了基因编辑的新方法“NgAgo”,后有人质疑这个所谓的新方法,“实验没法重复”。
10日刊发的《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中提到,“韩春雨(说):他们(指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记者注)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是此次发声的12位学者之一,对韩春雨的说法,他表示,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学者认为,“不能再拖了,必须要发声,要让国际科学界看到我们这个领域(即基因编辑)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魏文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过去几个月内,他所在实验室的四五名学生,根据韩春雨论文里提到的实验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尝试,但实验结果均没有发现基因组序列的改变,即“实验方法得不到重复的验证”。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皓毅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果。针对韩春雨文章中“效率较高的三条gDNA”,他的两名学生分别独立进行内源基因的编辑,却都无法检测到目标基因的突变。他说,“我们也尝试了二次转染gDNA,延长培养时间等,但都没有得到阳性结果。”
他说,多位老师都按照韩春雨论文的描述,使用同样的细胞系,同样的gDNA,针对同样的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但仍没有得到阳性结果。
此外,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开表态的其他10位学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强、温州医科大学教授谷峰、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也均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未“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
王立铭说,他所在的实验室做了很多尝试,其实验结果很明确:“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条件中,都没有观察到NgAgo方法对果蝇基因组的编辑活性。”当然,从逻辑上说,NgAgo在果蝇胚胎中没有基因编辑活性,并不能证明NgAgo方法存在错误,更加不能简单推导出韩教授团队存在学术不端的嫌疑。王立铭说,尽管如此,科学研究的成果,既然发表在学术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讨论和学习,就必须保证其“真实无误、可重复”。
王立铭认为,既然在过去5个月内,都没有学术同行能够顺利重复其结果——至少没有人实名站出来表示,自己作出了符合韩春雨论文中那么“高效”的结果。他认为,韩春雨本人和相关方面就需要采取行动,进一步确认其真实性,为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和信用作出自己的努力。
这也是12位学者愿意公开发声的初衷。首先,是给出科学同行重复实验的结果,其次,是给出他们作为科学同行的一个态度。魏文胜说,“今天,我们这些做过实验的人,愿意实名站出来公布我们的结果,而非简单的口水漫谈——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呼吁,即希望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尽快将这件事情调查清楚。
魏文胜说,已经过去了5个月,因为这项技术而带来的质疑,韩春雨本人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回应;而韩春雨接受经费的资助方,也没有进行调查;他所在的高校,虽然声称调查,但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不免让人“失望”。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韩春雨,他告诉记者,对于多名科学家实名发声无法重复实验,“我不做任何评价”。他还提到,“过上一两周左右,我们这边还会有回应。”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叶雨婷 实习生刘淑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
韩春雨是否造假,应看事实而非打嘴仗
【大家谈】造就更多的屠呦呦、韩春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