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我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市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0年
脱贫农户的增收能力进一步提升,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脱贫成效进一步稳固,摘帽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海南脱贫措施
10项脱贫措施出台
在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今年4月份出台。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明确了10项脱贫措施。
措施1、特色产业脱贫
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支持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
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模式,吸引贫困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社入股,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
因地制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扶持、引导贫困农户大力发展槟榔、茶叶、花卉、热带水果、冬季瓜菜、桑蚕等特色高效产业,确保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项种植产业。
利用海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优势,扶持贫困农民发展养殖业,扩大文昌鸡、东山羊、白莲鹅、霸王岭鸡、屯昌阉鸡、海南黑猪等具有地方品牌优势的畜禽产品生产。
措施2、乡村旅游脱贫
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优势,把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纳入扶贫开发整体布局,将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列入全省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计划。
在具备旅游资源条件的贫困村,引导村民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森林农家”,引导社会主体建设青年旅社、乡村酒店、露营地,开发农业观光、林业观光及生态旅游产品;在少数民族聚集村庄,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服饰、织锦、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挖掘推广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开发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在具有革命旧址、纪念园、名人故居的革命老区农村开发红色经典旅游。
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乡村旅游线路推广活动等;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管理、营销、导游、接待人员的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高素质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技能型人才及合格的从业人员。
措施3、电子商务脱贫
抓住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我省布局的契机,鼓励和支持邮政、供销、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培育农村电商队伍,构建网上农产品营销市场,引导、带动贫困村、贫困农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打破有形市场局限,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解决农产品卖难、卖不上好价钱等问题。
重点扶持300个贫困村建立2000个电商服务点。支持贫困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建设“互联网+扶贫”小镇,通过电子商务,促进贫困地区种养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
措施4、劳务输出脱贫
加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强化跟踪管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实际困难,保护其合法权益。
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加强各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扶贫班”的管理,面向市场开设专业、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做到培训出来的学生送得出、用得上、能致富,力争“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鼓励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积极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措施5、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
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各级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和70%以上。
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切实抓好教育移民工程,把居住偏远、交通不便、教学设施落后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集中到乡镇、县城的中小学校就读,确保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推进贫困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设备规范化建设,推动其达到国家标准。
措施6、卫生健康脱贫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措施7、科技、人才引领脱贫
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和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建设。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各类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产业项目,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注重培养贫困地区本土人才。
整合、完善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骨干、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措施8、基础设施建设脱贫
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路网、电网、光网、气网、水网等“五网”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田”字形高速公路网络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农村道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完成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
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推进贫困村光纤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措施9、生态移民生态补偿脱贫
对居住在白沙、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生态核心区、水源保护区内和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国家、省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海防林保护、坡耕地综合整治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措施10、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抓紧建立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细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
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相关链接:
只有“精准扶贫”,才能全面脱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