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企业日子不好过,工作不好找,没有技能的“4050人员”找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但,这个“难”在江苏省镇江市和平路街道征润州社区并不存在,不仅以前有岗位的人保住了饭碗,以前不想工作今年又想找工的人也找到了称心岗位。
居民们说,这都是“小刘服务工作室”的功劳。征润州“整村拆迁”、陆续安置,居民就业要求逐年高涨。社区于2015年初建立融城服务“小刘工作室”(由负责就业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刘敏主持)。“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成绩斐然,尤其是今年,一些居民拆迁款“见底”,开始重新寻找工作,而要解决这一批人的工作问题可不是容易的事。
年近60岁的老王就是其中一员。他年龄偏大、又没技能,自己找了几个月没有结果,最后来到社区,找到了小刘。小刘第一反应是向“亲友团”求助。所谓“亲友团”是一种昵称,“工作室”挂牌当天,18家企业自愿加盟,长期面向征润州社区居民招工。这18家企业基本都是由征润州人创办,乡情是维持农村社区的重要纽带。尽管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搬到丹徒、高新区,甚至是大港,但只要村里人想找工作,基本上都能给予优先安置。果然,打了两个电话后,就有企业表示愿意接收。
18家“乡情企业”是提供岗位的主力军,每年春节前前后都会到社区办专场招聘会,每次带来的岗位都在300个以上。刘敏做了统计,两年来,18家企业已经吸收社区居民2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一技之长的“4050人员”。
但即便企业乐意招,也有求职者不乐意去的情况。刚做妈妈不久的小丽,不愿意去工业企业做工,而其他岗位一时又找不到。小刘思考再三,建议小丽干脆在安置小区附近开一个母婴用品店,既能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能创业挣钱。小丽家里有点积蓄,社区又在两年前购置了20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办起了做“创业孵化基地”。“本村人可以减免一定的房租,而且还可以申请创业贷款。”在小刘的热情帮助下,一月前,小丽的创业小店正式开门,生意不错。
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恩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小刘服务工作室”已经帮扶9名居民成功创业,帮助8名自主创业者办理了总额100万元的小额贷款,为50多人找到合适岗位,受到居民好评。
相关链接: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全力推进371项亿元以上项目 呼和浩特要发“洪荒之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