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不买东西比卖淫可耻”,今有“诚意买满、件数买满、金额买满”。时至今日,“云南导游”似乎成了一个自带网络热点效应的词汇。每每出现导游辱骂游客、强制购物等情况,云南官方总是迅速处理也制定不少法规政策,但丑恶导游为何还屡禁不止?
近日,云南导游陈利利胁迫游客买翡翠,要求诚意买满、件数买满、金额买满,否则就别想走出云南;导游黄艳坤(黄伟)称不消费的游客为到云南骗吃骗喝的旅游骗子,甚至表示自己是学法律的,有很多手段对付游客;让“云南导游”再次成为网络热点。
记者统计发现,加上国家旅游局9月通报的2起中秋小长假期间云南旅游辱骂游客、胁迫游客消费案,云南在2个月的时间内,涉及到辱骂游客、强制购物等方面的行为已有4起。
事发后,相关管理部门迅速处理。陈利利和黄艳坤被吊销导游证,涉事的云南美伦旅行社、昆明康辉旅行社也被罚款10万元。
网上的评论则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有人说游客爱贪小便宜;有人斥责导游、云南旅游业的不是;但也有人反问:相关管理部门对事件处理的不可谓不迅速,近年来云南也已推出若干整治“低价团”和强制购物的种种政策,为何强迫购物事件还屡禁不止?
记者了解到,鉴于旅行社、导游强迫游客消费的行为在云南屡屡发生,2014年1月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云南省监察厅等多部门,规定了“十五不准”,来维护云南的旅游环境。2015年,云南省公布了《云南省导游归属管理及导游公司体制改革方案》,尝试推行导游市场准入、退出机制,要求旅行社给导游发底薪、买社保,并用半年时间集中整治“低价团”。2016年,云南在旅游热点州市陆续成立旅游警察,并推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法庭或旅游巡回审判点的建立和设置。但导游胁迫游客购物事件确实屡禁不止。
对此,有评论人士称,云南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和旅游地接大省,但由于近年来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旅行社几乎都选择降价以竞争揽客。无论执法部门如何雷霆万钧地处理每一起旅游违法现象,可能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云南需要反思自己的旅游政策,重新审视市场,找到顽疾和症结所在。
此前,在云南“女导游嫌购物少大骂游客”事件曝光后,云南资深导游王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近十年来,云南市场的恶性竞争,使导游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导游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只能以购物作为救命稻草。部分导游甚至缺少正规培训。
律师李春光认为,出了问题,仅仅处罚导游和旅行社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向职能部门追责。应该严格管理好旅游定点商店,对暴利商品店进行查处,严厉打击低价团,将市场上的害群之马赶出去。(完)
相关链接:
曝色狼导游暴行:持刀胁迫购物 非礼女游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