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有媒体曝出某市工作人员为了政绩,竟然用棉纱堵塞空气采集器,给采集器戴了一个“口罩”,过滤掉一些颗粒物,造成环境监测数据失真。消息一发出来,立刻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10月27日《京江晚报》)
空气质量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因此,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又怎能弄虚作假?
治理空气污染,有法必依是关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规处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构成违法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有了法律的“保驾护航”,就能让“妖魔鬼怪”无处遁形。
治理空气污染,“板子”要实实在在“打”下来。动员千次,不如认真地问责一次。据报道,某省做出表率,明确生态环境损害34种具体追责情形,规定“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终身追责”,并且对工作推进缓慢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和企业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公开通报批评,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单位公开约谈,累计问责两千人。只有表明态度,坚定决心,空气污染问题才能治理得更好。
治理空气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从污染源开始防治。工业上,布局要合理,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工业装置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予以控制;在能源的使用上,推广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上,研发发动机的燃烧设计、提高油的燃烧质量,控制车辆废气排放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我们马上行动,既要警惕“弄虚作假”,还要防止“温水煮青蛙”的悲剧,提早“防微杜渐”,才能让绿色环保走得越来越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