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0月30日消息(记者刘杰 摄影报道)29日中午,强烈阳光的照射让天气燥热起来,田间吹来的微风带来丝丝凉意。记者跟随镇、村干部的脚步来到了旧州镇道美村委会美俗村,写着“勤劳能致富,懒惰难脱贫”的宣传标语悬挂在村口,沿着入村的水泥路,向前行走数百米,一栋暂新的白色小平房映入眼帘。房前的空地上,鸡群正抢食。已70多岁高龄的美俗村村民吴桂娥正在一棵树下乘凉。“家里情况有好转么?”“送来的牛、鸡,长势如何?”面对镇、村干部的询问,吴桂娥微笑着连连点头:“好着呢,好着呢。”
美俗村村民吴桂娥为鸡群喂食。
吴桂娥是美俗村的五户贫困户之一。老伴早早离开了人世,她一人含辛茹苦将两个孩子拉扯大。由于年纪大加上过度劳累,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疾病缠身。两个儿子由于没有技术,一直待业在家。三亩橡胶和两头黄牛是家里的全部经济来源,生活窘迫。据介绍,根据实际情况,政府拨付吴桂娥2万2千元进行危房改造,给他们购买了4头牛和100只鸡。同时,为他们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贫困户可将扶贫物资或闲置土地入股合作社,有需求的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有了产业支撑,贫困户的收入就能增加,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美俗村村长张昌美说。
村干部经常了解贫困户蔡夫军的生产生活情况。
同样,通过政府帮扶让生活好转的还有旧州镇雅秀村委会雅蔡村的贫困户蔡夫军。蔡夫军一家四口人,妻子身体不好,常年患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儿子学历不高,一直没有工作。家中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供养,有时只能通过借外债艰难度日。“那时候生活确实很苦,经济收入很低。现在的话,收入高了,生活好了,我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蔡夫军说。
蔡夫军的信心源于旧州镇“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从短期上,我们给他购买了100只鸡,年内即可上市。从长期上,我们给他买了18只羊,其中17只母羊,现在已经有4只怀孕,2只下崽,可实现长期有收入。同时,免费发放1千株槟榔苗,一般来说,5年左右就可以结果。”雅秀村委会第一书记张萍说,经过政府的大力帮扶,如今蔡夫军已实现了预脱贫。
据介绍,旧州镇实施五项帮扶措施,助贫困户脱贫。第一是根据农户现有的技术结合个人的申请,进行产业帮扶,主要是“长短结合”的模式。第二是扶医,如果贫困户中有生病的家庭成员,政府帮忙购买合作医疗,可以报销医疗费用70%。第三是扶学,贫困户中小孩没有钱上学的,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每年补助1千,幼儿园每年补助2千,高中每年补助2千,中专每年补助3千,大学每年补助5千。第四是危房改造,政府补助每户资金2万元进行农村危房改造。第五是就业转移。对贫困人口进行培训,传授相关技术,鼓励出门打工和创业。
“我们根据入户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帮扶,五项措施混合交叉使用,力争贫困户早日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旧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旧州镇有贫困户264户1134人,通过帮扶,全镇已经脱贫人口有634人。
相关链接:
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中国方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