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如何做到“精”“准”?日前,海口积极开展针对贫困户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和农业技术水平,更为家庭种养产业帮扶出效果、显成效保驾护航。前三季度,海口有超过5000人次从中受益。(见海口网报道《给贫困户送物资、实用技术 海口量身定制脱贫策》)
精准扶贫深入“实地调查”很必要。精准扶贫,首先要弄清楚“谁是贫困农户?”“贫困原因是什么?”“存在什么困难?”“如何帮扶?”“帮扶效果如何?”等问题,纸上谈兵、盲目帮扶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在前期做好充分的调查摸底工作很有必要。
贫困调查从“识别”开始。据了解,省委、省政府日前组织400个调查组,开展了海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扶贫入户调查,涉及141429户、599868人。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为扶贫开发瞄准对象提供科学依据。“书记”下农村,“专家”入田地,实地考察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和致贫原因,对开展扶贫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也让百姓深受感动。
精准扶贫拒绝“一个方案”走到底。扶贫有共性,也有特性,找到共性和特性就能找到扶贫的“着手点”。每个村到每户人家,因地理位置、家庭情况、贫困程度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果照搬扶贫模式,随意套用“成功经验”,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导致扶贫工作无效果,做无用功。因此,精准扶贫就应该在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下,制定“一对一”帮扶,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方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从“特性”入手,实现真正的帮扶。
精准扶贫忌“浅尝辄止”。据了解,截至2016年,海南有36万多人脱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持之以恒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
打好“扶贫攻坚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无论是在识别贫困户、了解贫困原因是什么、制定扶贫方案等工作时,不能马虎,不懈怠,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做做样子、统计数据马虎,那怎么能实现脱贫。(林明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