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牌
北京时间10月30日,为期三天的2016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正式落幕。赛事共吸引了近2万名专业及业余跑友参赛。而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风景的赛道、沿途赋有独特民族文化的加油方式以及蕴含当地民俗文化精髓的完赛奖牌,让这次赛事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与马拉松运动完美融合的一场盛宴。
三日赛迎来最后一站
10月30日清晨,随着发铃枪清脆的声响,2016环雷公山超100赛最后一个赛段镇远站比赛如期开跑。经过连续2天雨战,镇远的天空终于放晴。比赛前,组委会在起跑点组织了龙灯锣鼓、舞龙舞狮、踩莲船、腰鼓洋鼓等表演,选手们还没起跑就已经领略到了当地民俗文化。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全城可谓步步皆景,是三站比赛中最美的赛段。镇远赛道从日月国际大酒店出发,一路穿过镇远卫城,经过周达文故居、和平村旧址,绕过青龙洞穿越600多年风雨的祝圣桥,穿行铁溪风景区,并在半坡田折返,最后在镇远古城步行街向终点冲刺,全长21.097公里。
最终历经3天3座城市3条赛道,赛事总冠军终于诞生。来自肯尼亚的史蒂芬·凯普勒姆(Stephen Kiplimo)以6小时21分59秒夺得了三日赛男子组总冠军,同时还以1小时8分21秒获得了多日赛镇远站的冠军,而女子组方面,中国选手郑文荣同样拿下两项冠军,不仅以7小时29分20秒收获了女子组的总冠军。还以1小时22分35秒夺取了镇远赛段的冠军。另外,中国选手管油胜以1小时7分23秒的成绩成为单日赛男子组冠军,来自肯尼亚的艾玛·穆特妮·基里奇(Emmah Muthoni Kiruki)以1小时14分36秒获得女子组冠军。至此, 2016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所有奖项都一一揭晓。
少数民族文化与马拉松运动的碰撞
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向来以国内“最具少数民族文化的马拉松”著称。在本届比赛中,这个特点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赛事最为重要的赛道,组委会将三个赛道所在城市中最美丽的景色、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点设计其中,选手在途中往返于不同的美景之中。在素有“小上海”之美称的下司古镇留下足迹;跑过居住着上百户人家的传统苗族村寨——朗德上寨,欣赏独有的木质吊脚楼建筑;沿着曲折而美丽的巴拉河一路前行;穿越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祝圣桥。选手们口中呼吸的是最纯净的空气,眼中永远映衬着独有的异域风情,耳中总被古朴的乐声与欢呼声所占据。
此外,在跑友最为看重的奖牌上,此次采用的设计更是将苗族文化融入其中。在结束了三天的比赛后,三日赛奖牌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整个奖牌成图腾柱形状,整体分为三部分,在其上方镶嵌了苗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图腾——水牛头。苗族人视水牛为最具神性的动物,将其设计在奖牌中可谓给予参赛选手最高的礼遇。奖牌柱身上部还雕刻了三条赛道所在地的代表建筑——凯里的风雨桥、雷山的铜鼓,以及镇远的祝圣桥。奖牌下半部分展现的是黔东南地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蜡染工艺,图案中的人物头戴牛角银饰,身着民族服装,彰显民族特色。纵观奖牌整体显得典雅、神秘,充满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除了具有黔东南特色美景的赛道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奖牌外,谈起这次赛事的感受,很多选手都被沿途热情而隆重的加油氛围所感染,身着盛装的苗、侗族观众,不仅热情的欢呼,还展示了最有民族特点的歌声与舞蹈,伴随着芦笙、芒筒、笛、唢呐等器乐载歌载舞。让每个跑者都不愿意放弃赛道,更不会轻易放弃令人陶醉的风情融为一体的美好体验。
天虽凉 人心暖 赛事服务口碑佳
纵观长达三天的马拉松赛事,对于选手来说最大的难度是多变的跑道与天气,对于赛事组委会来说最难是服务保障工作。2016环雷公山超100由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运营推广。为了保障所有选手安全、完整、健康的完成赛事,组委会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
因为赛道所在的黔东南地区交通不便,组委会提供了多班次直通赛区的免费大巴车,尽量减少选手在途中的舟车劳顿。赛后同样会有大巴车将选手送往机场,方便大家返程。同时,为了保证所有运动员安全踏上赛道,赛前都会有专业的健康体检,赛后还会有专人帮助选手进行拉伸放松。赛道途中的所有补给站除了常规的饮用水外,还特别加入了驱寒暖胃的姜汤,有效舒缓了雨中奔跑给选手带来的寒意。而在赛道两旁还有贴心的志愿者高举加油的口号,“迈开步子,像爷们一样”、“身后有猛虎,前方有姑娘”、“一起跑'步'平凡'”看到这些俏皮的话语,选手们都会微微一笑,为艰难的比赛增添一丝喜感同时也起到鼓励选手的目的。
除此之外,贴心的组委会还为选手准备了一份厚礼,所有选手只要凭借参赛号码簿和身份证就可以免费游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内的所有景区,这样的设计,希望让跑者不仅仅是参加一场马拉松,更像是跑完一个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之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